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试卷汇编2篇

时间:2023-10-27 13:02:42 综合范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篇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试卷共分为十个大题,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广,从汉语拼音、词语、句子,阅读积累与运用以及写话等几个部分对学生的习惯、知识、能力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选择正确的读音。总体来说学生完成的较好

  第二题:读拼音,写词语。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本单元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的答题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极少数学生出现错别字。

  第三题:换偏旁组字组词语,学生完成的不是太好。第四题:查字典填空,大部分学生掌握不是太好,(D写成了B)但也有少数同学掌握的还不错。

  第五题:选择题,正确率很高,但有部分同学词选对了,字却写错了,因此而失分。

  第六题:按要求写句子。其中,改反问句和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和成一句话失分最严重。

  第七题:。按照课文内容填写,少数学生错字较多,因此失分。

  第八,九题:阅读短文。本题内容不难,但是学生完成的不好。部分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内容,在不理解的情况做题失分严重。

  第十题:写作文。

  少数学生能按要求写,表述清楚,语句通顺。大多数学生不审题目,写跑题了,写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失分严重。也有极个别学生语句不通顺,还有的因格式、错别字等造成失分。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力度,尤其是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争取能让他们把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掌握得再扎实些。

  2、督促学生熟读、背诵课文。

  3、严格要求,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以及做完试卷后仔细检查的好习惯,从每次作业,每次练习开始严要求。

  4、抓好阅读,指导学法。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让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完整答题,努力答全面,培养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继续加强写作指导。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二是多提供连笔的机会,提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篇2

  一、选词填空。(4分)

  宽阔 广阔

  1、汽车在十分( )的公路上行驶。

  2、我十分向往( )而又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不但……而且…… 不仅……还……

  1、草原( )美丽,( )是个欢腾的世界。

  2、这座桥( )坚固,( )美观。

  二、按要求补充句子。(3分)

  1.因为天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我玩捉迷藏呢。(比喻句)

  3.妈妈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微风送来一阵阵清香。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例:我们登上了庐山。 我们看到了千姿百态的云雾。

  我们登上庐山,看到了千姿百态的云雾。

  达尔文揭开盖子。 达尔文看到了那条奇形怪状的虫子。

  四、把下面的请假条补充完整。(4分)

  1月2日,林小兰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在外出差,她向张老师请半天假陪妈妈去医院看病,请你帮她给张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请 假 条

  ___________

  我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在外出差。今天上午我要陪妈妈去医院看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我会背,也会写。(7分)

  1.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 朝的诗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错的打 ×, 对的打∨。(4分)

  1、《七颗钻石》中,是小女孩的爱心让水罐发生了一次次变化。( )

  2、“我会想你一样长得又快又好。”这是一个比喻句。( )

  3、《绝句》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杜甫。( )

  4、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双方争执不下会两败俱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