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小班实践活动总结5篇

时间:2023-11-06 10:43:39 综合范文

小班实践活动总结 篇1

  一、设计思路:

  为了开拓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走进田野感受农家的乐趣。我班组织一次“相约春天、走进自然”的摘草莓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

  __年4月23日(星期六)上午9:00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

  2、培养幼儿积极动手、相互协调的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亲子、同伴间的交流,充分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喜悦心情。

  四、活动地点:

  通富北路草莓园

  五、参加人员:

  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幼儿和家长

  六、活动流程:

  1、全体集合,教师谈话交代一些安全事项。

  师;整个活动过程请大家首先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已的孩子,并服从集体安排,不得中途单独行动。

  2、摘草莓活动开始

  家长向幼儿介绍草莓的知识,指导幼儿采摘熟透的草莓。

  3、送草莓

  宝宝请爸爸妈妈吃自己采摘的草莓,增进亲子感情。

  4、集合返回,全程结束。

小班实践活动总结 篇2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但同时又对他们有着浓厚兴趣,喜欢亲自去体验社会、感受社会,从而去适应社会,因而,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提出“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可见,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期是至关重要的。我园通过近两三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使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我们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现将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安排如下:

  9月份 参观南通市少儿图书馆 11月份 参观超市 1份月 参观南通市火车站

  一、活动准备:

  1、统一穿着园服,举班牌、园旗。

  2、准备外出活动所需用品,对幼儿进行安全规则教育。

  3、提前联系好参观单位,与负责人沟通好取得信任与配合。

  二、注意事项:

  1、各班老师在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2、参加本次活的的教师、幼儿必须遵守本次活动的 时间及安排,服从指挥,准时到达集合地点,请勿迟到。

  3、在公共场所内禁止乱扔杂物、垃圾。

  4、校医携带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儿突发事件发生。

  5、各班提前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帮幼儿穿大小合脚的运动鞋。

  三、后附《安全应急预案》

  附: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使我园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确保生命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应急预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园领导非常重视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加强对活动的领导,认真周密做好组织工作。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活动

  1、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老师及家长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和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告知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及预防办法,增强大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同时引导幼儿遵守纪律、讲究公德、听从指挥,使其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2、加强交通工具管理。提前与校车驾驶员交流沟通,要求校车驾驶员注意以下几点:

  (1)出行车辆车况良好

  (2)驾驶人员素质良好,有一定驾驶经验。 (3)严禁车辆超载、超速行驶。

  3、各班教师要密切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不能随意离开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也不得擅自离队单独活动,要及时发现身体感觉异常的幼儿并密切关注各类安全因素,发现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

  4、万一发生交通意外,应立即拨打“110”报警或求救电话,并采取一些可能的急救措施,万一发生幼儿走失情况,应组织分组寻找,必要时拨打“110”求助。万一发生幼儿溺水情况时,教师应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5、不管发生哪种伤害事故,教师既要组织安排好现场幼儿活动,又要立即报告学校领导。

  6、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向教育局报告,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抢救。

  滨江艺术幼儿园小班组

小班实践活动总结 篇3

  小班外出实践活动:《我和秋天有个约会---捡落叶》

  活动目的:

  1、亲近自然、开拓视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开展积极有趣的集体活动增进同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安排好班级老师的分工,外出之前对孩子讲述外出的安全事项如不落队,手拉手,不奔跑,不践踏小草.2活动前一天告知家长为孩子穿着舒适的服装(建议是开衫),穿着便于活动合脚的鞋子。 活动过程:

  1 老师让孩子两两拉手,做好外出的活动,并交代外出的安全事项,不奔跑,不离开老师的视线。

  2 在去目的地的沿途中老师及时与孩子们分享所见所闻。

  3 到目的地时老师与幼儿一起捡落叶,边捡边问让幼儿了解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问问幼儿树叶为什么会变黄,提醒幼儿去和周围的小朋友交流一下,问问别人捡落叶的数量以及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的树叶。

  4 让幼儿两两拉手回幼儿园,并提醒幼儿注意回途的安全。 5回园以后老师与幼儿一起回忆今天的活动过程。

小班实践活动总结 篇4

  小班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快乐采摘

  二、活动意图:在上学期《香喷喷,甜蜜蜜》这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蔬菜产生了兴趣,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吃蔬菜,但是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要,拓展他们的自然认知和社会经验,我们生成了本次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快乐采摘》。旨在让幼儿在家长和老师的引领下,走出家庭和幼儿园,来到田间地头,来亲近自然,扩大学习的空间。

  三、活动目标:

  1.感受亲子采摘蔬菜的乐趣,体验劳动与分享的快乐。

  2.能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采摘不同种类的蔬菜。

  3.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为烹调蔬菜美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麦克、餐具、横幅、照相机、摄像机、卫生保健用品(碘酒、创可贴等)。

  心理准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前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集合幼儿,清点人数。

  2.引导:今天我们来到蔬菜基地,要和许多的蔬菜交朋友,这些蔬菜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二、展开

(一)走一走,看一看——蔬菜大发现

  引导:这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提问:这是什么蔬菜?什么颜色?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些蔬菜都是菜农亲手种出来的,他们把蔬菜的小种子种到地里,等待它们发芽、长大,蔬菜宝宝和小朋友们一样,也需要喝水、补充营养,菜农不断地给它们浇水、施肥、除草,蔬菜慢慢长大了。

(二)试一试,摘一摘——采摘新体验

  1.亲子采摘。

  引导:有的蔬菜已经成熟了,今天,我们一起帮助菜农采摘蔬菜。小篮子装满了就回来。

  提示家长: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采摘,家长是支持者、保护者,一定注意孩子的安全。

  2.分享交流。

  提问:你采摘了哪些蔬菜,是怎样采摘的?

  小结:小朋友采摘了许多种蔬菜,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采摘方法。

(三)玩一玩,乐一乐——游戏乐翻天

  引导:我们和蔬菜宝宝一起玩一个游戏“蔬菜蹲蹲乐”。

  游戏玩法:将小朋友分为四队,每一队选择一种蔬菜,老师说:生菜蹲,生菜蹲,生菜蹲完了西胡蹲;西胡蹲,西胡蹲,西胡蹲完了……说到哪一队,哪一队蹲。

(四)做一做,尝一尝——美食齐分享

  引导:今天,爸爸妈妈要把我们采摘的蔬菜做成香香的美食,我们一起来帮忙吧,你想帮忙做什么?

  引导:请小朋友把做好的美食端到我们的野餐垫上,大家一起来分享美味喽!跟伙伴说一说,哪种美食是你帮忙做的?

  三、结束

  1.喊出口号,合影留念:蔬菜香喷喷,我们都爱吃。

  2.幼儿一起收拾场地,安全返回。

《快乐采摘》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反思

  在落实《指南》、科学施教的过程中,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走向社会的重要,也更加明确了家长的合作关系,亲子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实现家庭、幼儿园、社会合作教育的有效举措。

  一、走到户外,拓展学习空间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对于蔬菜是从哪里来的,经验非常匮乏,记得活动前,当我问孩子们:“我们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绝大部分孩子的回答是“妈妈买来的”,他们对于蔬菜生长在哪里的经验少之又少,所以,带孩子来到田间地头,参观蔬菜基地,真正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拓展学习的空间,引导他们在特别的环境里,认真地观察、自由地表达、自主地学习,感受蔬菜的生长环境、获得经验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与菜农的亲密互动、采摘的别样感受、游戏的快乐体验、自助餐的美味分享,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资源。

  二、教师串线,活动层层递进

  本次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进行的,第一步,初步观察,获得感性经验;第二步,亲自采摘,收获别样感受;第三步,快乐游戏,庆祝丰收喜悦;第四步,动手制作,品味蔬菜美食。四个步骤层层递进,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整个活动过程丰富多彩,要想取得活而不乱的的效果,教师在其中的“串线”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对活动进行合理地设计,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

  活动前,教师进行了提前的踩点,熟悉活动现场,进行了合理的预设,在此基础上另外召开家长动员会,不仅告诉家长活动的意图,更重要的是如何配合教师的工作、实现双赢,大量的前期准备使整个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活动中,教师明确自己的作用,要适时地“收”,适时地“放”,每一个环节前,有引导、提示,每一个环节后进行小结、过渡,活动过程中纵观全局,适当调控,活动的主要时间和空间是留给孩子大胆探索、发现学习的,因为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

  三、家长参与,担当多种角色

  在整个亲子社会实践过程中,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担当着三种重要的角色。

  1.第一种角色是“保护者”。

  孩子的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会面临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单靠教师的力量保护幼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需要整合家长资源,来共同保护孩子的安全。

  2.第二种角色是“支持者”。

  一是对教师组织活动的支持。从前期活动材料的准备、过程中家长的协助,活动后的场地清理等,都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二是对幼儿参与活动过程的支持。幼儿年龄小,对于采摘、洗菜、做菜等的探索和尝试是会遇到许多困难的,这就需要家长在其身旁陪伴、鼓励、引导。

  3.第三种角色是“学习者”。

  一方面,家长跟教师学。家长亲眼目睹了老师的活动组织过程,感受到了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学习观,起到了家教指导的作用。

  另一方面,家长之间互相学。亲子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幼儿走到了一起、家园走到了一起,更让家长走到了一起,给了他们一个互相交流的空间,家长互相切磋家庭教育中的收获以及困惑,实现交流分享、共同提高。

  虽然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收获和反思从未停止,孩子们回到幼儿园,仿佛对蔬菜有了特殊的情感,每次饭前都会和小伙伴观察桌上的饭菜、说说颜色、猜猜名字,有时孩子们会自豪地说“我摘过这种菜”!孩子们慢慢喜欢上了多样的蔬菜,挑食现象逐渐改善,真正实现了从舌尖到心底的甜蜜收获。

《快乐采摘》活动设计意图以及实施策略

  设计意图:

  在明天版教材小班上学期《香喷喷

  甜蜜蜜》这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蔬菜产生了兴趣,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吃蔬菜,但是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要,拓展他们的自然认知和社会经验,我们生成了本次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快乐采摘》。幼儿在家长和老师的引领下,走出家庭和幼儿园,来到田间地头,来亲近自然,扩大学习的空间。与菜农的亲密互动、采摘的别样感受、游戏的快乐体验、自助餐的美味分享,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资源,幼儿真正开始了一段从舌尖直到心底的甜蜜旅程。

  实施策略及方法:

  本次活动设计,是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进行的,走一走,看一看——试一试,摘一摘——玩一玩,乐一乐——做一做,尝一尝,四个步骤层层递进,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一步,初步观察,获得感性经验。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对于蔬菜是从哪里来的,经验非常匮乏,记得活动前,当我问孩子们:“我们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绝大部分孩子的回答是“妈妈买来的”,他们对于蔬菜生长在哪里的经验少之又少,所以,带孩子参观蔬菜基地,走一走,看一看,在特别的环境里,认真地观察、自由地表达、自主地学习、,感受蔬菜的生长环境,非常必要。“这是什么?”、“怎么闻起来臭臭的?”、“西胡有刺”、“这是南瓜还是西瓜?”……

  一个个的小问号,开启着孩子们的智慧。

  第二步,亲自采摘,收获别样感受。

  看到的只是浅层次的收获,动手采摘更能加深印象。因为经历就是财富,虽然,有的孩子拔不出蔬菜,虽然他害怕有刺,不敢去尝试……但是,家长的陪伴和支持、老师的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别样的感受是孩子成长的巨大财富。我们重在引导孩子收获采摘过程中的提高。

  第三步,快乐游戏,庆祝丰收喜悦。

  劳动之余,孩子们也需要放松一下,游戏是最好的方法,这时教师组织幼儿玩“蔬菜蹲蹲乐”的游戏,“生菜蹲,生菜蹲,生菜蹲玩了西葫蹲……”,孩子们尽情享受快乐游戏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几种常见蔬菜的了解。旨在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成长。

  第四步,动手制作,品味蔬菜美食。

  将亲自采摘的蔬菜制作成美食,是对活动的进一步升华。在这一环节,小朋友变身厨房小帮手,积极参与到家长们的蔬菜美食烹调活动中,有的来洗菜、有的淘木耳、有的磕鸡蛋、有的拌凉菜、有的包混沌,还有的小伙伴一起合作和面、压皮,大家都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在体验劳动的同时,感受分享的快乐,爱上香香的蔬菜。

小班实践活动总结 篇5

  活动名称:

  郊游活动计划书——我们的计划

  活动背景:

  由于小班幼儿已经积累了郊游活动的经验,所以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来选择外出活动的地点、内容,选择自己的玩伴,让幼儿学着计划、自己准备物品,在亲身实践中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安排、自我管理,体验做小主人的快乐。

  制作计划书的过程不但是幼儿交流个体经验完成任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因为计划书是几个朋友共同完成的,这里更多的是孩子们之间的协商、分工,是孩子合作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共同制定郊游计划,尝试安排自己的活动。

  2、在协商、讨论、分工等过程中提高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出游经验。

  2、在成人的帮助下了解收集外出活动地点的信息。

  活动过程:

  一、讨论外出目的地。

  1、幼儿交流介绍各自收集到外出活动地点的信息。(人民广尝外滩、城隍庙)

  2、幼儿投票选举出自己想去的地方,得票最多的地点便成为班级推选的外出地点。(城隍庙)

  二、幼儿自由结伴讨论制订“去城隍庙的计划书”。

  1、幼儿自由结伴商量

  l去城隍庙的目的。

  l“怎么去,带什么?”

  l分工:“谁记录,谁交流?”

  2、幼儿制定计划书

  教师指导:启发幼儿用多种符号记录小组的讨论结果。

  3、分享交流。

  三、实施计划书。

  活动效果:

  由于幼儿前期收集的外出活动地点信息准备充分,所以在分享交流中发言踊跃,大家极力推荐了许多活动地点,如东方绿洲、东方明珠电视塔、外滩、城隍庙等等,最后城隍庙以最高票数成为了这次大家外出活动点。

  幼儿以4-6名为一组商量他们这次郊游的目的,有的小组说:“我们去写生。”有的小组说:“我们去买城隍庙的特产。”有的说:“我们看民间艺人做工艺品。”大家争先恐后地讲着自己的想法。小组的记录员把大家的想法一一记录了下来。只见要去写生的小组在纸上画了笔和纸,说要买特产的小组在纸上写了“五元”的字样,更多的小组画了一包包的小零食,从中体现了幼儿多元的记录方式。

  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有的用表格式,有的用箭头来表示,有的把计划书的各个不同内容设计成一幅幅画面,好象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分享交流中大家学习了不同的记录方法。

  虽然幼儿计划书有些稚拙,但这是孩子们自己努力完成的杰作,体现了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幼儿以高涨的热情在成人的帮助和支持下有计划地一步步去实施,实现着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在一系列的制定、交流、实践过程中,孩子们真正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学会了合理安排,条理性和计划性明显增强。大家惊喜地发现:会按序做事的孩子多了;带着工具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多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景多了。孩子们体验到了与同伴相互交流、协作、沟通的快乐。

  反思与建议:

  1、外出活动计划书可以从小班开始尝试实施:

  l小班幼儿就郊游所带食品进行自主讨论,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围绕“带什么食品合适”展开话题,展开具体形象的活动帮助孩子理解,提升经验。

  l中班可以从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入手,围绕这方面每个幼儿独立制作一份计划书,随后计划书相似的幼儿一起实施。

  2、幼儿自由结伴时关注幼儿的能力差异,教师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分工商量合作中学会妥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计划书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重要的是让孩子按计划书去实践,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先做什么,要做什么,减少盲从性,学会安排,有主见。

  4、计划书制订后,成人要给予支持和帮助下,鼓励幼儿按计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