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精华3篇

时间:2023-12-20 11:37:26 其他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篇1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能体会作者练字的精妙之处。

  3、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剖析,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4、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品位诗独有的艺术魅力,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5、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可由前两课自然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课文

  3、读一读,写一写。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读。

  5、逐节研讨。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可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

  6、齐声朗读,尽量达到背诵。

  7、再创造实践:

  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秋天》。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8、强调读诗的重要性,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以及他们的诗集,鼓励学生课外多读诗,多写诗,培养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表达。

  9、作业:

  ——完成《课课练》。

  ——熟练背诵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悟比喻的妙处。

  3、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

  1、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三)、教学难点

  1、想象西湖晴雨的变幻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2、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中华传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文字线索题导入

  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

  3、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4、他的诗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流传千古的名句

  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苏轼)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醉酒题诗)

  3、那么苏轼在望湖楼上题了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读诗歌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

  (齐读)

  3、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响、读准,更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练读一下这首诗。

  4、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如果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

  5、男女生赛读。

  三、检查预习,提出疑问

  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学习古诗仅仅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诗中意思,品读诗中的意境。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难懂得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提问,相机指导回答)

  2、相信解决了这些重难点词,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带着你们的理解在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四、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来得快、去得也快)

  五、品读诗句

  1、这真是一场奇特的雨啊!你从诗中得哪些字眼或诗句中感受这场雨的奇特呢?请默读诗歌,并从信封中取出“共学单”,认真完成。

  “我从‘____________’(诗句或者关键词均可)感受到雨的奇特,读着诗句,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1、生答:从“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感受到。.。.。.

  a、从这句诗中,有没有哪些字或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这场雨的急呢?

  预设2、“未遮山”、“乱入船”

  a、“未遮山”,“乱入船”说明了什么?

  b、你能从关键词中体会到这场雨来得快、来得大,老师表扬你,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去读一读诗句吗?

  c、还有同学对这两句诗有自己的理解吗?请你补充。

  你真是一个善于读书的孩子,带着你的感受去读一读好吗?

  (这一环节,相机指导“乱”字,将“乱”读胖“)

  2、关注比喻:

  老师关注到,同学们在分享自己感受的时候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诗,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其实就是诗中出现的黑云翻墨、白雨跳蛛,诗人们在写诗的时候都喜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可以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无独有偶,苏轼在另一首描写西湖的诗中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全班齐读)

  不仅如此,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中同样也用到了比喻得修辞手法”不知细叶谁裁出“------生接”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也在《望洞庭》中写到”遥望洞庭山水色“----生接”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感受比喻的妙处吧!

  3、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这场雨的奇特呢?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抓住“忽”感受雨去得快

  “卷地风”:这是一场怎样的风?

  请你用朗读读出这一场大风,读出这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色吧!

  4、就是这样一场卷地之风,它不仅吹走了------生接或指名(这场大雨),还吹来了------指名回答(望湖楼下水天一色得美丽景象)

  小结:你们看,刚才我们通过读诗、抓关键词、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跟着诗人领略了一场西湖疾雨急来急去得变幻景色,让我们捧起书,再去领略一下西湖这场别样的雨吧!

  六、拓展进行“飞花令”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雨情有独钟,写了许许多多赞美雨的诗文,现在就让我们来一场有关“雨”得飞花令吧!(背景音乐响起,生对诗)

  结束语:同学们,苏轼带来的这一场雨,让我们爱上了有关“雨”的诗句,甚至爱上中华传统古诗词,让我们再次一起饱含深情地读一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五)、板书设计

  雨

  大

  急

  (奇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篇3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备课人:

  复习目标: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1个,规范书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4.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复习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1个,规范书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复习难点:

  1、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2、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复习过程:

  1、弄清本单元的专题是“多彩的秋天”

  2、复习《识字一》

(1)了解描写秋天的词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

(3)能熟练背诵这12个四字词语。

  3、复习《秋天的图画》

(1)了解课文写了秋天的哪些变化;

(2)能熟练地背诵被默写课文;

(3)能熟练地听写生字。

  4、复习《黄山奇石》

(1)了解课文中讲到了哪些黄山奇石,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自己会想象说话;

(2)能正确听写本课的8个生字;

  5、复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1)能熟练地背诵并默写下来;

(2)了解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6、复习《古诗两首》

(1)了解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季的,要熟练地背诵并默写下来;

(2)要善于积累课外的古诗。

  7、复习《语文园地一》

(1)通过“我的发现”知道“熟字减偏旁”的识字方法;

(2)背诵《秋天到》

  8、本单元易错的生字

  层—尽劳—旁尤—优已—己娃—哇壮做—作记—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