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二单元作文 篇1
认识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种水果钟面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出示各种形式的钟表。
旅行闹钟
闹钟
数字温度闹钟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多媒体展示的主题图,使学生对时间产生亲切感,明白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新授
1.认识钟面。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
A.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B.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C.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D.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E.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2.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3.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4.感受一分钟。
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B.一分钟写多少字?(统一抄写字)C.一分钟做多少口算?(预先印好题)D.一分钟数多少个数? 每组推荐两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5.读写钟面时刻。
媒体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比如,现在时针不是正好指着7,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7时多。那么,到底多多少呢?这就要看分针了:现在分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过了多少分呢?(5分)
[设计意图]认读钟面时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共同总结出规律,从而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因此,现在所表示的时间就是7时5分。它有两种表示方法,第一种是中文表示方法,是几时几分,就写成几时几分;
第二种是像电子表那样,用两个小圆点把左边的时和右边的分隔开。有几时就写几再打两个小圆点写右边的分。所要注意的是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比如,7时5分,不满10分,我们就先写0再写5。(板书)
出示第二个钟面,你能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讨论好后,学生汇报。
? 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6.时分关系。
媒体出示钟面,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是几时?(分针和时针重合,都指向12,是12时)
再仔细观察(媒体演示),分针和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同桌讨论。(分针和时针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时针从12转到了12和1的正中间,时针转过了半大格。同时分针从12转到了6,也就是分针转过的是整个钟面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12点半,12时30分)
媒体再演示,时针和分针现在又怎样走动了?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时针走到了数字1,分针走到了数字12,时针一共走了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了一圈)
这说明什么?(1时=60分)7.总结。
三、尝试运用,巩固练习1.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你们会用今天学的方法看钟吗,这儿有个小朋友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芳出场,画外音: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芳,我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从我学会看钟以后,我的生活安排得有序多了,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设计意图]将练习中的四幅图用电脑动画、画外音等创设情境,通过讲述“小芳一天”的故事,从而巧妙地与所学内容联系上。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芳讲述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回答她的作息时间。
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
写好后,集体订正。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2.给小动物找座位。
大家今天表现很不错。老师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森林乐园里要开联欢会了,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同学们帮助找一找,要求小动物身上的时间与座位上的时间一样。
媒体出示:小动物身上的时间和椅子上的时间,请同学们给小动物对号入座。例如:4∶25=4时25分
小松鼠怎么还没有坐下呀?给它一把椅子,请一个同学写出它的时间。3.“吃”水果,认时间。
此处选取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内容,通过给小动物找座位和“吃”水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非常快乐,从而真正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
小松鼠非常的开心,是我们的小朋友们帮助了它。小松鼠为了感谢大家,准备了一些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西瓜、草莓??它们好吃极了,忍不住让人直流口水,但是它只想把水果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如果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就把它送给你。
投影展示各种水果钟面,请同学们认时间。4.配乐朗诵
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诵声起。
媒体出示一分钟价值图片,“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创造多少财富,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小朋友们,对你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是人类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希望你们珍惜每一分钟,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时间的价值。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馈,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课堂检测A 1.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分钟,1时=()分。
.
课堂检测B 1.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2、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
7:00起床、8:00上学、12:05吃午饭、4:45放学回家、6:22看动画片、9:30睡觉。
3、连一连:
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附答案:A卷1.(1)(5)(1)(60)
2.(2时50分 2:50)(3时35分3:35)
3.(9时30分 9:30)(6时40分 6:40)(8时35分)
B卷 1.(5时 5:00)(3时55分 3:55)(10时30分 10:30)()2.略3.略
12时15分12:
小学五年级二单元作文 篇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试卷
一、填一填。(20分)
1、写出用4、8组成的两位数( ? ? ?)。
2、从1、3、5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数字能组成的两位数有( ?)个。
3、甲、乙、丙三人每两 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 )次手。
4、买一本《数学竞赛题集》需6元。付钱的方法有很多种,请把下面几种方法补充完整。
①张1元 ? ②()张2元
③()张5元与()张1元④()张2元与2张1元。
⑤()张5元与()张5角。 ⑥付给10元,可以找回()元。
二、猜一猜。(21分)
1、她两只手分别拿着2分硬币和5分硬币。
2、她们三人分别拿着红色、黄色和绿色的`球。
三、连一连。(搭配衣服和裤子,用连线的方式试一试)(10分)
共有( )种不同的搭配。
四、摆一摆。(10分)
这三个数字能组成( )个两位数,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它们相差( )。
五、想一想。(39分)
1、买下面的哪几种玩具后,刚好把20元用完。用算式表示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身上有下边这几张人民币,要购买一台55元的收音机可以有几种付钱方法?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每人拿1张)?
(1)小军说:我拿的卡片是四种动物中跑得最快的,它是( ?)。
(2)小兰说:我拿的卡片这动物最喜欢吃竹子,它是( ?)。
(3)小敏说:我拿的不是兔子卡片,它是( ?)。
(4)小星说:我拿的最后剩下的一张,它是( ?)。
小学五年级二单元作文 篇3
一、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7、例8)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
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难点:“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填空。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呢?(课件出示蓝鲸资料,以千克标记体重)
师:克、千克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刚刚同学们也举了一些生活中用克、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例子,想想看,蓝鲸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
师:的确,像蓝鲸这种比较重的物品再用千克来计量就不太合适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更大的质量单位——吨。 (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师: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板书)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1页例7。
(1)认识吨。
师:杨叔叔有一批货物要运送,可以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两种方式,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上图,点名学生回答)
(2)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问题让我们对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究竟1吨有多重我们还不太清楚。那么,现在就让这堆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师:说说看,你是如何计算的。(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中图,点名学生回答)
师: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因此我们有1吨=1000千克。(板书)
(3)体会1吨有多重。
师:如果同学们对用10袋100千克装大米计量1吨感知还不够清晰,我们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体会下。
师:同学们都有量过体重吧,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学生小组交流)
师:图片中的这名同学体重是25千克,你能算出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吗?40名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下图,点名学生回答)
师:还记得千克和吨的关系吗?1吨等于多少千克呢?(学生齐答)
师:40名这样重的学生大约等于几吨呢?(学生齐答)
师:正确,就是1吨。大家算一算,多少个和你一样重的同学体重等于1吨呢?(学生小组交流)
2、教学教材第32页例8。
师:我们已经知道1吨就是1000千克,那吨与千克这两种质量单位如何换算呢?我们来看下面这道例题。(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一样,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将吨转换成千克,数字末尾添上3个0;将千克转换成吨,数字末尾去掉3个0。(板书)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2页上方“做一做”,下方“做一做”。 (点名学生回答)
上方做一做第1题:①很重物体的质量,如:大象,鲸鱼……②运输工具的载质量,如汽车,轮船,火车……
上方做一做第2题:2 10 20 4
下方做一做:6 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哪些认识?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教学反思
1、利用生活情境,建立直观认识。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教师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
2、知识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