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时间:2023-08-30 09:17:10 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正确认19个生字,会写10个字。认识三个多音字“重”、“便”、“了”。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纸的用途以及有关纸的常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纸的用途和纸的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纸的用途和纸的知识。学具准备搜集各种各样的纸

  教具准备:

  有关纸的课件

  板书

  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生互相交流自己拿来的纸的名字。

  2、学生欣赏课件,进一步了解纸的文化。

  3、教师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互相解决。

  2、引导学生说一说明白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在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5、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小组互相读课文。

  三、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便”、“骨”、“改”、“钱”四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四、课内延伸

  1、把自己知道有关纸的常识下在小本本上。

  2、办一次有关纸的板报。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能够对纸有更深的了解,增加对纸的认识,而且通过自己的整理与搜集,更增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能力。

  2、通过欣赏和观察现代建筑的图片,萌生创造自己心中的城市的理想。

  3、学习用线条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遮挡方法装饰自己心中的城市。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各种建筑图片,PPT,记号笔,长卷黄色卡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过一篇《这个家庭叫中华》,了解到我们的祖国真广阔,真大呀!你们都去过哪些城市呀?

  幼:我去过青岛,北京,上海······

  师:小朋友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呀!

  师:今天我带来一些城市建筑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课件

  引导幼儿观看PPT,各种建筑图片。

  师:我们看过这么多城市,房子都不一样,有的房子尖尖的,圆圆的,有胖的,有瘦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谁发现了?

  师:这些房子都有房顶,房子的身体,窗户。

  师:这些城市都是建筑大师的杰作。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名小小建筑师,绘画出我们心中的城市。你们心中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幼:我心中的城市是有好多房子;房子大大的,高高的······

  3、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来画一画我心中的城市,你们看一看。

  教师范画:教师绘画尖尖的房子,圆圆的房子,花型的房子,宫殿式的房子。引导孩子每一座房子都连在一起,重点强调后面躲起来的房子,遮挡的关系。线条要流畅,不要重描。

  师:你们喜欢这个城市吗?你们看看这个城市还缺少点什么?谁想上来把这个城市变的更漂亮?

  4、幼儿添画

  师:XX小朋友画的很棒,你能说说你画了什么吗?

  XX小朋友想象力太丰富啦!他画了很多漂亮的花纹,让城市和我们一样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这个城市就变的很漂亮啦!

  5、出示课件

  师:我还带了一些城市建筑的图片,我们来看一下。

  师:这些房子都有漂亮的花纹,有长城线,梯子线,波浪线···花纹。

  师:小建筑师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共同绘画出我们心中的城市吧!

  6、幼儿绘画(放音乐)

  师:你们看一看这个纸和我们平常的纸有什么不一样?

  师:(教师指导)这个纸很长很大,我们要大胆的画,把房子画的大大的,满满的。

  先画出你所有的房子,再添加局部花纹。不要忘了躲在后面高高的房子。线条要一笔完成不能重复,线画出了头接着画,添加想象。不要忘了给房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呀!

  7、展示长卷画(放音乐)

  师:现在让我么把长卷画拉起来,让客人老师看看我们心中的城市。小朋友们也可以去别的小朋友的城市逛一逛。

  活动反思:

  这节美术课《我们的城市》,针对活动中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对应性的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找到不足:

  1、在引导部分,我只找了几个孩子回答问题,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

  2、在幼儿添画的环节,孩子等待时间太长,老师没有及时作出调整。

  3、在第二次出示课件时,图片中的花纹太小,孩子看不清楚。我没有将花纹仔细放大,好让孩子仔细看清楚都有什么花纹以及花纹的结构。从而在绘画房子时可以借鉴。

  4、教师示范环节,我没有重点强调出遮挡关系,只是教孩子说躲起来的房子。

  5、幼儿作画环节,给孩子作画的时间有点少,有几个孩子的作品效果不是很好。

  6、作品欣赏时,只让生生欣赏,没有做到师生互赏。缺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一、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串”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三、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四、学习难点分析: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五、课前准备:课件、动物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小兔子图。

六、教学过程:

(一)、实物尝试,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有这么多的水果,谁来尝尝味道?(请一些孩子尝,并说出味道)生1:酸的生2:甜的

  相机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

  师:请用读告诉老师这两种不同的味道。

  生:齐读

  师: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酸的和甜的”的故事,睁大亮眼睛,竖起小耳朵,故事开始了。

  课件播放课文动画,老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游戏识词

  生交流识字方法。

  2、教学生字“串”

  生1:串像羊肉串

  师:哎呦,都形象啊,还有不同的吗?

  生2:像冰糖葫芦

  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一起来写写。

  生在作业本上写2个,师巡视指导

  3、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了好朋友了,在生字朋友的帮助下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快快打开书第7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再想一想,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贴葡萄图)

  生自由读文。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围绕“酸”来研读

  师:孩子们课文读得真认真,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狐狸、小松鼠、小兔子(贴图)

  师:谁说葡萄是甜的?

  生:小猴子(贴图)

  师:狐狸说葡萄是酸的,文中第几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生:第一自然段:他怎么说的?

  生: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没吃到葡萄。

  师:那狐狸想吃葡萄吗?

  生:想

  师:是有一点儿想还是非常想/

  生:非常想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我从图上看出小狐狸口水都流下来了。(出示第一幅图,观图)

  师:能借助插图读懂课文,你真棒。课文中有句话也告诉我们狐狸很想吃到葡萄,是哪句?生: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生读时在图的旁边出示这句话)

  师:狐狸转来转去想干什么?

  生:摘葡萄

  师:又跳起来想干什么?

  生:摘葡萄

  师:狐狸太想摘到葡萄了,谁能读出狐狸的这种心情?

  生:读

  师:你这样读能让人感觉到狐狸很想吃葡萄吗?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有点儿感觉了,谁再来?

  生:读

  师:请起立,加上你喜欢的动作一起读。

  生:齐读

  师: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

  生: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出示句子)

  师:此时此刻狐狸是怎样的心情?

  生:狐狸很伤心

  师:请你伤心的告诉我们

  生读

  生:狐狸很难过

  师:请读出狐狸的难过

  生读

  生:狐狸吃不到葡萄还很生气

  师:请你生气地说

  生读

  生:狐狸吃不到葡萄还很着急

  师:于是,狐狸着急地说:

  生读

  师: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因为他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的小动物吃到。

  生:因为他自己吃不到葡萄想安慰安慰自己。

  师:是呀,狐狸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的小动物吃到,瞧瞧瞧瞧,这真是一只怎么样的狐狸?

  生:狡猾的狐狸

  师: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小松鼠和小兔子

  师:他们为什么也这么说?

  生:因为他们是听别人说的。

  师:而没有亲自去尝葡萄的味道,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句子知道的?

  生:狐狸很聪明,她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出示句子)

  师:还有吗?

  生: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算的,那一定不能吃。(出示句子)

  师:谁能读出狐狸的聪明和葡萄的酸味?

  生读

  师:谁能把小兔子轻易相信别人话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

  师:真不错。其实,他们俩一个会爬树,一个又跳得很高,轻易就能摘到葡萄的,却听别人说葡萄是酸的也就信以为真了,可见,他们踢容易相信别人说的话了。是不是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和他们是一样的呢?

  2、围绕“甜”研读

  生:不是

  师:谁不是

  生:小猴子

  师:他怎么说?

  生:他会所葡萄是甜的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尝过了(板书:尝试)

  师:对,课文中有句话告诉我们他尝过了,是哪句?

  生: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出示课件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师:请女孩子读

  师:同样是写小猴子吃葡萄,你认为哪句话更好呢?

  生:我认为第2个句子好,因为加上了“大口大口”就能看出小猴子吃得很香。师:请你把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葡萄的样子表演出来

  生表演

  师:吃得多香啊哟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我觉得小猴子吃得很带劲。

  师:什么是带劲。

  生:就是吃得很香的样子。

  生读

  师:吃得真带劲

  生:我觉得小猴子对葡萄不是一般的喜欢

  师:把你的不是一般读出来

  生读

  生:小猴子真喜欢吃葡萄

  师:真喜欢,不能再等了。

  师:你什么时候大口大口地吃过东西?

  生:我饿了的时候,就大口大口吃东西。

  生:妈妈领我上肯得基时,我就大口大口地吃鸡腿。

  生:我吃“鱼香肉丝”时,就大口大口地吃。

  师:孩子们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和小猴子再来尝尝葡萄的香甜吧。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可以加上动作。

  生齐: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师:小猴子是怎么吃到葡萄的呢?请大家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就明白了。

  生自由读

  师:谁找到答案了?

  生: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师:请给望望、紫红色作上你喜欢的符号

  师:紫红色的葡萄已经怎样?

  生:成熟了

  师:“望望”说明小猴子在干什么?

  生:在看

  师:看什么?

  生:看葡萄

  师:对,他在观察葡萄的颜色,确认葡萄已经成熟了,所以,请男同学齐读(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

  生: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多了一个“迫不及待”。

  师:谁能读出小猴子的迫不及待?

  生:读

  师:我们还可以说小猴子怎么样的爬上葡萄架?

  生:小猴子着急地爬上葡萄架。

  生:急忙、飞快地、连忙、立刻(请分别用上这些词读句子)

  师:孩子们的词汇可真丰富,有些句子加了一些优美的词语就会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大家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写出来的句子就更美了。

  师: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就要往嘴里送时,小兔子连忙说什么?

  生: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师:有个词,“连忙”速度怎样?

  生:很快

  师:请大家加上动作,用最快的速度劝住小猴子

  生:齐读

  师:小猴子听了小兔子的话后和小动物们之间有几句对话,请看(课件出示对话部分)想让

  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吗?

  生:想

  师:谁戴上这漂亮的头饰谁就变成了这只可爱的小动物

  生分角色表演

  师: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话吗?

  生:没有

  师:而是先观察了葡萄的颜色,确认葡萄已经成熟了,才亲自去尝了尝,试了试,所以吃到了这香甜的葡萄。这时,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尝了一颗?

  生:啊!真甜

  师:谁能读得更甜?

  生读

  师:请看(课件第8幅图),吃到甜甜葡萄的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样的表情?

  生:奇怪

  师:奇怪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呀,明明是甜甜的葡萄,狐狸为什么硬说是酸的呢?硬说是什么意思?

  生:他非要说葡萄是酸的。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孩子们你们明白吗?

  生:我明白了,因为狐狸够不着葡萄,他也不想让别人吃,所以他就说这葡萄是酸的。生:我觉得他是因为实在摘不到葡萄了,为了让自己高兴点,就假想葡萄是酸的,才这么说的。

  师:你的想法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小狐狸之所以说葡萄是酸的,是因为狐狸摘不到葡萄,想自己安慰自己,才说葡萄是酸的。

  生:我想,小狐狸是因为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人吃到,所以才说葡萄是酸的。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终于弄明白了问题,这时候他们站在葡萄架下又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生:会说以后我们要向小猴子那样,尝一下再体验

  生:不能光听别人的劝告,要自己亲自去做一做

  生:我们一定要向猴子学习,聪明敢尝试

  生:明天我们把葡萄拿到狐狸家里去,让它尝尝看酸不酸。

  生:他们会说有时要倾听别人,有时要自己试一试。

  生:我们以后要学会尝试,不要被别人骗了。

  师:不能光听,也要自己尝尝。小猴子也说了一句话:

  师:听到小兔子和小松鼠说得这么热闹,老师也想说一说。出示儿歌:葡萄大,葡萄圆,串串葡萄狐狸chan馋,摘不到,硬说酸,松鼠兔子不分辨。小猴子,不轻信,迫不及待架上攀(pan),自己尝试味道甜,凡是都要亲体验。

(四)、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小动物都很喜欢你们,那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请用上这个句子(),我想对不说:(“。”)

  生:我想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你可真聪明我要向你学习。

  生:小猴子,你能够不轻信别人的话,自己亲自去试一试,真棒!

  生:小松鼠,小兔子,以后别再光听别人说,自己要勇敢点,去试一试,那样你就能像小猴子一样,最先知道葡萄是甜的了!

  生:小狐狸,你吃不到葡萄就去请小动物帮忙啊,别再自己安慰自己了。

  师:小动物们谢谢你们给了他们这么多的称赞和劝告,如果,以后我们也遇到不了解的事儿

  该怎么办?

  生各抒己见

(五)、总结

  师:孩子们说的都很好,以后遇事儿我们应该向小猴子学习,多动脑,多观察,再亲自去尝一尝,试一试,而不应该象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轻信别人的话。老师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生共同观察课本插图,交流:你看见了什么?

  2、导入新课,共同板书课题。

  二、解诗题

  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锄禾”的意思。

  2、结合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难读的字),自读古诗。

  三、读诗句

  1、指名读诗,生生评价,相机展示生字、词语,小游戏巩固。

  2、教师范读,注意读出节奏。

  3、带领学生打停顿符号,再带读,体会节奏。

  四、明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引导学生将画面与诗句联系起来;

  2)再读诗句,想象画面,并用朗读表现;

  3)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2.第三四行:

  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指导朗读:

  解释“辛”的含义,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悟诗情

  1、配乐读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师生交流:通过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

  六、学写生字

  展示生字,学生争当识字小高手,共同学习:禾、午、辛、苦。

  七、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收获;

  2、作业:背诵这首古诗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古诗两首

  锄禾

  看:辛苦

  想:珍惜

  教学反思:

  1、应注意学生的读音,尤其是“l和n”;

  2、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应注意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3、对“古诗”的理解,低年级只要理解为“古代的诗”即可,而非“古体诗”;

  4、情境教学时,音乐很重要,但何时起,何时收,更重要;

  5、生字教学中,形近字的出现时机很重要,应该及时。对横比较多的字,应提醒学生注意。另外,生字教学时,应该是讲一个写一个。选择学习的生字时,应注意其结构,不同结构各选一个即可;

  6、识字方式应针对学生的年龄、心智特点,低年级仍然需要以游戏为主。

  7、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需精心准备,课堂机智也很重要。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