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阅。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具准备:画纸,水彩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启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过渡:是啊,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读了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 初读识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让我们认识一下课文里的小朋友。
2、谈话:能介绍这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吗?(根据回答板书名字)
和这几个小朋友打打招呼吧。认读生字:宋、涛、陈、丹、赵、艺
巩固:你身边的伙伴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
3、识记“湿”。“湿”——“显”
4、指名分段读课文,提醒注意多音字:杆、转。
三、读画结合,理解内容
1、 默读课文,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画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的。
2、 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交流方式一:
读有关句子。
在黑板上画一画。(其他人品读相关语句)
你认为他画得对吗?齐读课文。
交流方式二:
指名仿照其中一个小朋友的画在黑板上画风。
猜一猜,这是谁的画?
你是怎么知道的?(读相关语句,或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齐读品味。
3、 欣赏几个小朋友画的风(见黑板),与学习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4、 你觉得谁画得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5、 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下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却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四、启发想象,拓展练习
1、 你想怎么画风呢?引导回忆起风时的所见所闻。
2、 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画一画,下节课与同学交流。(可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考虑提前布置画风)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复习引入
1、 出示生词,认读。
2、 出示全班学生名册,你能认出多少同学的名字?(指名认读)
3、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画风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二、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 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老师巡视,适时指导)
2、 合作伙伴表演读,引导学生评议。
评议重点:每个人的语气是否正确。
3、 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4、 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小结。)
三、展示作品,拓展思维
1、 你是怎么表现风的?展示你的作品吧。
指名展示作品,适当解说。(3—5幅)
2、 评议作品。
自评后组评,各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
3、 启发更深入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怎么画?(自由发言)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 出示“我会写”中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分组轮读。
2、 口头扩词练习,理解字义。
3、 指导生字书写。
记忆生字字形。
观察间架结构。(引导整体把握字形)
老师示范难字。
学生练写。
4、 自查后互相评议,改进。
四、 实践活动
1、 画声音或气味。
2、 推荐阅读:《新语文》三册,第25页《风的握手》。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2理解故事寓意并得到启示。
3积累文言词语并进行适当归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是对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的讽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的记忆里,一定珍藏着许多成语。今天,请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发言)今天我们会学习一个成语:黔驴技穷,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文章,正音正字。
1散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的注释,读准字音。
慭(yìn)骇(hài)遁(dùn)狎(xía)(hǎn)
2听录音,再现故事情景。
(1)听录音,注意停顿和注音。
(2)散读。探究
3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4全班齐读。
三再读文章,复述内容。
1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并尝试复述课文,小声读并翻译。
落实好重点字词:船:用船。蔽:隐藏。窥:偷看。稍:渐渐地。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遁:逃走。且:将要。噬:咬。异能:特殊的本领。习:习惯。狎:亲近而不庄重。计:盘算。蹄:踢。去:离开。
2交流。(哪位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四深入文本,品读字词。
1驴是“庞然大物”,但“止技此耳”,它有哪些“技”?“止”表明什么?
“鸣”和“蹄”是驴的技能,“止”是只不过的意思,表现出驴看起来很强大,其实没什么本领的'实质。
2“虎”是怎样逐渐认识、对待驴的?圈划描写虎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关键词句,抓住字词,品读批注。
“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又害怕的心情。
“骇”“遁 ”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写出了虎的果断、干脆利落,志满得意的情态。
五质疑研读,把握寓意。
1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知有没有发现本文题目是《黔之驴》,可是文中写驴的却只有寥寥几笔,写虎的却笔墨很多,那题目为什么不是《黔之虎》呢?
尽管文中写虎的笔墨非常多,从开始的畏驴,到中间的察驴,再到最后的吃驴都写了,但这些变化过程均是围绕着对驴的观察和反应作出的。课文的主题是驴而非虎,课文的写法是以虎衬驴,本文写了虎的谨慎精明,也就暗写了驴的麻木、愚蠢。因而题目应该用“黔之驴”,而不能用“黔之虎”。
2寓言,或讽刺或有明显的教训意义,用借此喻彼、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大的道理隐藏在小的故事之中,让读者去领悟。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比喻什么情况?齐读p133比喻说理的知识卡片。
3小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黔之驴是个庞然大物,却只有“一鸣”,“蹄之”两种防身之技,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事物。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成惧心理;它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反应迅速,行动灵活,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作者只不过借驴的形象,通过寓言这种形式(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实词:“船”、“蔽”、“窥”、“遁”、“噬”、“狎”、“计”等词的含义,并进行归纳。(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2作者借驴讽刺了生活中怎样的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3从虎的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1必做,2、3二选一)
七板书:
黔之驴
柳宗元
虎 驴
惧 庞然大物
识
吃 技止此耳
黔驴技穷:讽刺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精明愚蠢
小学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时间: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拟 3 课时
累 计
第 8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说说笔画和笔顺,再按笔顺描红。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6个词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笔画和笔顺,再按笔顺描红。
难点:认识6个词语,练习把句子说完整。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 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
1、 审题。
(1) 学生借助拼音读题目。
(2) 讲清要求:认识一个新笔画,按笔顺写字。
2、 教师指导,学生描红。(反馈)
二、 教学第二题:学习字词句。
1、 指导观察图画,自读生字词。
2、 指名认读“苹果”一词注意“ping”是后鼻音。
3、 说说苹果是什麽样子。
4、 指名将苹果与拼音、词语用直线连起来。
5、 请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与步骤,借助拼音学习词语。
6、 句子训练。
(1) 你爱吃哪些水果,为什麽?
(2) 自己试着用“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实施修改意见
易错笔顺重点指导
出示句式指导。
变换内容,拓展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运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通过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儿童团员们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那么这“光荣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读写写
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龛龇牙咧嘴心急如焚凶神恶煞
2、组词
婉()陷()泼()冽()
豌()掐()跋()咧()
3、多音字填空
干()馒头调()皮供()应
干()活调()查供()品
4、思考填空
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
三、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要求:快速地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结果。
3、按段意归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问难
五、课堂练习
1、完成作业本2、3两题
2、自由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有几个生字容易写错,如:跋豌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