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9篇)

时间:2023-10-20 08:05:06 教学设计

  【导语】本文是热心网友“zhanke”分享的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一、了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1)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用动作体会“满意地端详”的意思)

  (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4、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第九自然段讨论)

  5、师小结。

  6、现在,你有心里话想对玲玲、玲玲爸爸或自己说吗?

  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的说

  满意的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3、、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好事”这样的事情。

  板书: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中、难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是伤心。那么怎么办呢?(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语)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是啊,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走进第七单元,从刚才的那段话中,你了解了这个单元着重选了关于哪方面内容的文章?(如何正确看待问题方面)

  接下来,我们要走进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写在黑板上。

  2、 听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字音。

  3、 指读,进一步正音。

  4、同桌互读。

  4、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三、 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1、 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2、 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中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糟 肯 脑 楼

  3、 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 展示,评议。

  5、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 积累词语。

  7、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些词语,老师来看看你们的记性怎样?(生开火车读词语)

  2.好,同学们既然会读了,那会写吗?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

  3.全班再读一次检测一下是否正确。

  三、新授

  (一)1——3段

  1.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奖吗?(出示玲玲的画)

  2.玲玲的画真美啊!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段读齐读一次。

  (课件:第一段)

  3.玲玲得意地端详再看看这句话里 “得意地端详”有什么特别?怎样才是得意的端详呢?(生说)这里让学生做动作表达。

  4.所以玲玲很开心很满意,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自己带着满意的心情去读。指读

  5.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谁愿意来读?(课件:第二段)(指读)

  6.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睡觉?带着这种感觉读。(指读)

  7.爸爸真关心你们,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指读)

  (二)46段

  1. 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叭的一声)

  呀!画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指读第4自然段。(课件:第4段)

  2.问学生: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会跟哭着的玲玲说些什么呢?

  3.那你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呢?(指读)

  4. 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生说)

  三、(79)段

  1.(课件: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谁再来指导指导?还有谁行?(师读)

  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3. 谁来读读?(生读)

  5. 瞧!(课件: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你觉得这幅画怎样?

  6. 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话,(课件:9段)谁来读?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3.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分角色读读全文。

  五、积累运用

  1.把文中好词好句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六、拓展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动脑筋思考的名言,请同学们看一下。不用太多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板书

  玲玲的画

  (动脑筋)

  坏事————好事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5个“肯、脑筋、糟、楼”。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人物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出示名子,学习“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2、 板书课题《玲玲的画》,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读准,标出自然段。

  2、 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写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读文第1——4自然段,随文识字“详、幅、奖、催、叭、脏”。

  “详”:洋、样等;说说“端详”是什么意思,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幅”:形近字组词练习“富、福”;量词练习:一幅( )、一把( )、一条( )、一座( )。

  文中“叭——趴”对照,还有哪些声音发出“叭”声?

  “脏”多音字(课文中没有要求,学生要是提出可相机拓展)。

  再次读文,在课文中巩固生字。

  2、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却弄脏了,这可怎么办?玲玲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画,爸爸是怎么说的?出示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识“筋”。

  相机指导写字“糟”对比“楼”中“米”。重点指导“曹”笔顺。

  “脑筋、肯”。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四、巩固识字。(要求识、写的字均包括)

  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幅度、夸奖、催促、叭的一声、脏乱、筋疲力尽

  2、加偏旁、再口头组词。(会写的字):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岭、冷、邻、零)

  3、换语境巩固。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她想: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5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爸爸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玲玲的画》以人物情绪变化为脉络,抓住关键词“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5课《玲玲的画》初读了课文,结识了生字朋友。今天呢,老师又把他们带来了。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老师请同学开火车读词语,大家认真听。如果她读的不准,我们就一起帮帮她!

  师:“真不错,同学们读的字正腔圆”。

  2.回顾课文大意。

  师:好了,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走近《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一起找找看玲玲有什么特殊之处吧!为什么玲玲的画能够写成一篇课文,而我们的画却只是一幅画呢?

  师:根据大屏幕上的三幅图,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试试看你能不能说出来。(PPT展示图片)

  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师:通过以上三幅图,我们知道了玲玲的画都经历了什么。下面呢,我们再思考一下,既然精心准备的画被弄脏了,后来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好了。那在这个过程中玲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呢?

  师:我们一起用笔在文中画出来表示玲玲心情的词语。

  板书:得意、伤心、满意。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词语,得意。从哪个自然段中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呢?

  (1)课件出示:玲玲得意的端详….

  师:这里,老师有一点不明白,端详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演一演?

  生:(同学们做出动作)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看

  师:嗯,原来通过动作也能学习词语的意思,你们真是厉害。

  师:那文中还说了,“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在端详这幅即将参加评奖的画作时,心里会怎样想呢?(明天肯定得第一)。

  师:下面,谁来读一读,体会一下玲玲得意的心情?

  师:嗯,你读的很好,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就是玲玲本人呢。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句话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2)“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觉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师:“又”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之前催过了,爸爸的疼爱,画了很长时间)

  师:谁能读一下,体会父亲对玲玲是怎样疼爱的?

  师:嗯,你读完之后,让我也觉得玲玲的父亲的确是个好爸爸。

  (3)在爸爸又催了一次之后,玲玲终于准备睡觉了。这时,玲玲遇到了麻烦,一起告诉我:遇到了什么麻烦啊?

  生:画弄脏了。

  师:然后玲玲看到画脏了,就伤心的……哭了!

  师:那这,老师又不明白了,脏了,脏了你哭什么啊?再画一幅就行了呗!

  生:“我的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师:没错,明天就要评奖了,今天却弄脏了,如果是你的话,除了伤心还会怎么样?

  生:着急。

  师:对,着急。玲玲和你的心情是一样的。

  师:现在,同学们谁来朗读一下,读出玲玲的伤心和着急?师:嗯,我听着也怪着急的!

  师:那同学们,我们接着往下看故事是怎样发展的。作为玲玲的爸爸,自己的女儿又伤心又着急,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爸爸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师:后来,玲玲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原文”

  师:最后一句是,“玲玲满意的笑了”。

  师:这个时候的心情是——开心的。

  师:下面,谁来读一下这句话!体会一下玲玲有多开心。

  师:嗯,那玲玲是开心了,还有一个人我们不能忘,这个人就是——

  生:我的爸爸。

  师;爸爸怎么样啊?

  生:高兴。

  师:说了什么?“…….”

  师:好,我们一起把爸爸说的话再读一遍。

  师;你们觉得爸爸说的对吗?

  三、小结

  师: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啊?

  生:多动脑筋!

  师:好,非常棒!多动脑筋。我们班的同学这么棒。没有什么事儿是动动脑筋还完不成的。对不对?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也希望你们以后像今天说的。遇事不害怕,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

  四、作业: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下面留一个小作业。

  想一想你遇到的,跟玲玲比较相似的事。然后组织组织语言,想想怎么说,将给你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好,同学们,下课!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6

  5 玲玲的画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1页。(教师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画变得更好了。(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候、及、拿”这几个字。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7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玲玲心情情感的变化,以及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这篇课文。

  (一)、复习生字

  1、 师:首先请同学们复习一遍我们上节课所学过的生字。

  2、(1)CAI出示生字:

  (指名读,每人读一排;齐读,每组词读两遍)

  (二)、写生字

  1、师: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么多的生字中,有谁发现了哪一组词非常特别,

  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快?

  (学生汇报)。

  2、对了,看这两个字“脑筋”,就是我们今天要求会写的生字。

  3、先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大家一起交流。

  a、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左窄右宽、上宽下窄)

  b、两个“月”字不一样;

  师评价: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能发现问题。

  4、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黑板,舒老师把这两个字示范一遍,也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写时一定要让学生说笔画顺序)

  5、同学们,你们也想不想自己写一写,那好,请把你们的书轻轻地翻开到第118页,照老师刚才的样子,把“脑筋”漂漂亮亮地送到田字格里去。同时在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哦!

  6、展示与评价

  a、谁愿意把自己刚才写的字与大家分享呀?

  b、师生评价(2名学生)

  7、小结:

  看到大家刚才那么认真的写字,老师相信你们在写的时候也一定动了脑筋!

  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提问设疑

  昨天同学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学生汇报)

  说得可真好,我们表扬他“顶呱呱”。

  2、师小结:

  玲玲在这篇课文里一共画了两次画,(CAI出示两张图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图是第一次画的,哪幅图师是第二次画的呢?

  3、师: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画,玲玲要画两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4、过渡: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并且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

  (二)、学习第一幅图

  1、师: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你们找到了吗?

  (指名读1,女孩子读1)CAI出示第一自然段

  此时,玲玲的心情怎么样?

  (满意)

  玲玲为什么满意呢?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她的画?(CAI出示玲玲的画)

  5、好吧,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你觉得画得怎样?

  6、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觉得很——满意。

  板书:满意

  7、 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小朋友赶快在这一段中找到这个词语,并用铅笔把它画出来。

  A、CAI(端详)点红色 。

  B、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C、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

  D、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呀?老师演示。生回答。

  E、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玲玲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这就是“端详”。)

  F、现在我们全班同G、学都来当玲玲,H、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8、谁能读好这句话?

  9、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10、过渡:

  玲玲的画画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画第二次呢?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4-8自然段。其他同学请想一想:为什么玲玲还要画第二次呢?

  (三)、学习第二幅图

  1、谢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其他同学找到答案了吗?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呀,真可惜,正当玲玲准备收拾东西睡觉的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板书:哇地哭了)

  3、这时,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

  4、怎么办?(指名回答)

  (哦,原来是爸爸提醒了玲玲,说了什么呢?“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5、玲玲后来又画了些什么?

  (1)、CAI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2)、所以,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满意地——笑了。

  (板书:满意地笑了)

  6、现在请全班同学也带着满意地心情,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吧。(CAI出示8自然段)

  (四)、比较两种不同的心情

  1、CAI出示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请学生自由读。

  2、比较两个“满意”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3、我们来读读这两段,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左边两组第一段,读出满意、开心。

  右边两组读第二段,读的更满意、更开心。

  (五)、感悟、体会爸爸的话

  1、看到了玲玲满意地笑容,这时爸爸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2)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同学们,坏事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事情?(板书:坏事)

  好事又指什么事情呢?(板书:好事)

  坏

  事为什么能变成好事呢?是因为肯——动脑筋!(板书:肯动脑筋)

  4、所以,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请你动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5、齐读这句话。

  拓展训练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能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形呢?

  2、老师这有几个例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动动脑筋,将它们变成好事。

  A、当你不小心把墨水搞到墙上去的时候,你会?

  B、当你看到快要丢弃的废塑料瓶时,你会?

  小结:

  你们真会动脑筋,所以,同学们,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也像玲玲那样积极开动脑筋,有时候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中、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是伤心。那么怎么办呢?(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语)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是啊,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走进第七单元,从刚才的那段话中,你了解了这个单元着重选了关于哪方面内容的文章?(如何正确看待问题方面)

  接下来,我们要走进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写在黑板上。

  2、听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字音。

  3、指读,进一步正音。

  4、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三、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1、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中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糟肯脑楼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展示,评议。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积累词语。

  7、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人教版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9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玲玲心情情感的变化,以及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这篇课文。

  (一)、复习生字

  1、 师:首先请同学们复习一遍我们上节课所学过的生字。

  2、(1)CAI出示生字:

  (指名读,每人读一排;齐读,每组词读两遍)

  (二)、写生字

  1、师: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么多的生字中,有谁发现了哪一组词非常特别,

  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快?

  (学生汇报)。

  2、对了,看这两个字“脑筋”,就是我们今天要求会写的生字。

  3、先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大家一起交流。

  a、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左窄右宽、上宽下窄)

  b、两个“月”字不一样;

  师评价: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能发现问题。

  4、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黑板,舒老师把这两个字示范一遍,也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写时一定要让学生说笔画顺序)

  5、同学们,你们也想不想自己写一写,那好,请把你们的书轻轻地翻开到第118页,照老师刚才的样子,把“脑筋”漂漂亮亮地送到田字格里去。同时在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哦!

  6、展示与评价

  a、谁愿意把自己刚才写的字与大家分享呀?

  b、师生评价(2名学生)

  7、小结:

  看到大家刚才那么认真的写字,老师相信你们在写的时候也一定动了脑筋!

  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提问设疑

  昨天同学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学生汇报)

  说得可真好,我们表扬他“顶呱呱”。

  2、师小结:

  玲玲在这篇课文里一共画了两次画,(CAI出示两张图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图是第一次画的,哪幅图师是第二次画的呢?

  3、师: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画,玲玲要画两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4、过渡: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并且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

  (二)、学习第一幅图

  1、师: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你们找到了吗?

  (指名读1,女孩子读1)CAI出示第一自然段

  此时,玲玲的心情怎么样?

  (满意)

  玲玲为什么满意呢?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她的画?(CAI出示玲玲的画)

  5、好吧,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你觉得画得怎样?

  6、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觉得很——满意。

  板书:满意

  7、 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小朋友赶快在这一段中找到这个词语,并用铅笔把它画出来。

  A、CAI(端详)点红色 。

  B、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C、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

  D、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呀?老师演示。生回答。

  E、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玲玲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这就是“端详”。)

  F、现在我们全班同G、学都来当玲玲,H、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8、谁能读好这句话?

  9、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10、过渡:

  玲玲的画画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画第二次呢?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4-8自然段。其他同学请想一想:为什么玲玲还要画第二次呢?

  (三)、学习第二幅图

  1、谢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其他同学找到答案了吗?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呀,真可惜,正当玲玲准备收拾东西睡觉的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板书:哇地哭了)

  3、这时,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

  4、怎么办?(指名回答)

  (哦,原来是爸爸提醒了玲玲,说了什么呢?“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5、玲玲后来又画了些什么?

  (1)、CAI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2)、所以,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满意地——笑了。

  (板书:满意地笑了)

  6、现在请全班同学也带着满意地心情,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吧。(CAI出示8自然段)

  (四)、比较两种不同的心情

  1、CAI出示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请学生自由读。

  2、比较两个“满意”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3、我们来读读这两段,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左边两组第一段,读出满意、开心。

  右边两组读第二段,读的更满意、更开心。

  (五)、感悟、体会爸爸的话

  1、看到了玲玲满意地笑容,这时爸爸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2)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同学们,坏事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事情?(板书:坏事)

  好事又指什么事情呢?(板书:好事)

  坏

  事为什么能变成好事呢?是因为肯——动脑筋!(板书:肯动脑筋)

  4、所以,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请你动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5、齐读这句话。

  拓展训练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能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形呢?

  2、老师这有几个例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动动脑筋,将它们变成好事。

  A、当你不小心把墨水搞到墙上去的时候,你会?

  B、当你看到快要丢弃的废塑料瓶时,你会?

  小结:

  你们真会动脑筋,所以,同学们,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也像玲玲那样积极开动脑筋,有时候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