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下是热心网友“byc22”分享的学会看病教学设计锦集9篇,供大家参考。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1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让母爱荡漾在学生的心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示母亲对儿子的爱。
2、教学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三。【课时划分】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预习课文
一、欣赏歌曲,“说母爱”。
1、欣赏《母亲》,同学们这是一首送给谁的歌?(献给妈妈的歌)
2,叙说母爱:(播放课件母爱图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就已经沐浴在母爱的长河里,生活中母爱点点滴滴,看似平凡却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特别的母亲,去感受那颗与众不同的爱子之心。
3、导出课题(板书:学会看病电脑打印好涂色买吸铁石)请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母爱。
同学们预习时读了几遍?6遍,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欣赏课文朗读。然后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 欣赏课文朗读,初步感知。(欣赏课文朗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谈初读后感受。初读课文之后,母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用一 1
句话或者一个词,可长可短,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二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2)把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1、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小组内交流问题和感
2、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
3、二读课文,感受母爱。
看病前母爱心理研读:犹豫不决看病时母爱心理研读:后悔自责看病后心理研读:勇气回升
三、回归整体,读懂母爱。
师: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看似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却凝结着深深的母爱,其实像这种严厉的爱,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深沉的爱在硬逼你咽下鸡蛋的监视的目光中;深沉的爱在你不会做题时,让你先独立思考的严厉中??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想到了什么?
四。倾诉体会,赞美母爱。
1、倾诉体会,赞美母爱。过度语:现在你们还小还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总有一天会长大不再有父母的这份呵护。到那时,要想经受住生活的风吹雨打,现在就要经受锻炼。此时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先写下来:
(课题课:注重写字良好习惯的教育)
⑴ 我想对文中的母亲说??
⑵ 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
⑶ 我想对自己的父母说??
⑷ 我想对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说??学生站起来朗读所写的话(配乐《秋日私语》)
2、师生互谈自己的收获
3、教师总结:同学们,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呢?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成长,用自己的成功,让父母放心。我们班同学行吗?(生大声回答:行!!!)
3、简介文中的母亲锻炼了孩子独自看病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也让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我们懂得了要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因为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她真是一位用心良苦地母亲。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毕淑敏 )
简介毕淑敏和照片。推荐文章:另外还可以去阅读《孩子,我什么打你》,介绍美文,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共读。相信大家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毕淑敏的博客
五、作业超市(多媒体出示)
1、生活中,有很多事我们是靠父母的帮助才完成的。今天回去,尝试独立做一件这样的事。
2、回家与父母共读《孩子,我什么打你》。写一篇读后感。
3、你希望父母以什么样的方式爱自己呢?给他们写一封信,说出你的真实想法
20*学会看病
母亲儿子
犹豫疼痛学会看病
用心良苦独立自主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二、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吧?咱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新词
认读词语(出示幻灯片2)
打蔫儿噢怔住喋喋不休摇摇晃晃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坠入忐忑不安毫无疑义拖沓倚靠磨炼冷漠埋怨来日方长聊胜于无(自己认读、自愿领读、开火车读)
有不懂的词语吗?咱们有什么方法解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何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三、阅读课文,理解“母爱”
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辩论:母亲“狠心”?等待
⑴大家真的认为这是位狠心的母亲吗?(不是)那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再读读课文,用_画出有关的句子,同样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⑵交流反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她不是一位狠心的母亲呢?(指名说自己的理由,并说说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还有补充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教师做适当的阐述
四、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1)文中的母亲;(2)文中的儿子;(3)自己的父母;(4)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或中队园地上。
五、体会写法,迁移应用
1.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为什么说话人都放在后面?强调说话的内容,体现说话人的急切。
母亲等待时的后悔自责担心。仿写:,对不起。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3
设计背景
由于天气变化,班级生病的宝宝有几个,医生给他们打针。结合这种情况,这节课来学习不喜欢打针的妙招《预防疾病有妙招》。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哪些妙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图片,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难点: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1):图中的小朋友怎么了?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幼儿自由回答:生病了、打针),教师给予表扬(你们真聪明),这位宝宝生病了,他难受吗?(2):小朋友也不喜欢打针吧!这节课来学习不喜欢打针的妙招《预防疾病有妙招》。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哪些妙招。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谈话:刚才那个生病的小朋友,现在好了,小朋友想想为什么呀!(请幼儿自由讨论,吃药了,打针了),你们说得对,真不错。关键是小朋友有下面的好习惯哦!
2、出示图2:请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幼儿自由讨论,各种饭菜多香呀!还有好吃的水果),小朋友不挑食、不偏食,不管是什么饭菜都要吃,要有均衡饮食的习惯,每天还要多喝白开水,也是预防疾病的好妙处。
3、出示图3:先请小朋友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请个别幼儿回答(跑步、打针),对,回答的真不错,预防疾病要坚持每天锻炼身体,按时打接种疫苗。
4、出示图4:
(1)让幼儿观察图片,问问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洗手、洗澡、剪指甲),老师给予肯定(你们太棒了、小宝贝儿),我们每天要保持小手清洁,饭前便后都要洗净小手,勤洗澡,同时不能留长指甲,以免弄伤人而且还有细菌呢?对勤洗手、洗澡、剪指甲也是预防疾病的妙招。
(2)让幼儿观察图片,幼儿想想说出来吧!个别幼儿(睡觉、开窗户),教师以肯定的语气表扬,要想不生病,我们每天早睡早起,经常将室内通风换气哦!这样也预防疾病。
5、想一想:请个别幼儿说出以上预防疾病的方法
6、讨论总结
让幼儿想一想还有其他预防疾病的方法吗?
老师小结:如:饭后漱口,不随地吐痰,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能将手放入口中等等。
三、小结
小朋友,好的习惯从小养,我们要向刚才那些小朋友学习,好吗?
四、音乐《健康歌》
知道了这些预防疾病的好方法,是不是很健康了,来,跳吧!小朋友们。
教学反思
本节课老师是想告诉幼儿如何预防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宝宝要做到哪些,列举我们生活中的事例,我们每天要保持小手清洁,饭前便后都要洗净小手,勤洗澡,同时不能留长指甲,以免弄伤人而且还有细菌呢?对勤洗手、洗澡、剪指甲也是预防疾病的妙招。饭后漱口,不随地吐痰,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能将手放入口中等等。让孩子自在心理认识疾病是我们平时生活习惯不好到导致的。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师幼情感交流不是很好,主要是我的语言表现的情感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学习。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母爱”
课前欣赏vcd《母亲》,感受母爱。
导入新课:
◆欣赏过歌曲,大家的心情一定很不平静吧?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呢?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却非常的“狠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20、《学会看病》(幻灯片1)。
二、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吧?咱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新词。
认读词语(出示幻灯片2)。
◆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朗读能手。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吗?
三、阅读课文,理解“母爱”
1、感受母亲的“狠心”
⑴文章当中母亲有这样一句话“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出示幻灯片3)她到底狠心在哪里呢?请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用“——”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白处。
⑵交流反馈: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母亲的狠心?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2、理解母亲的“狠心”
⑴大家真的认为这是位狠心的母亲吗?(不是)那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再读读课文,用_画出有关的句子,同样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⑵交流反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她不是一位狠心的母亲呢?(指名说自己的理由,并说说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还有补充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教师做适当的阐述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却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她为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忍痛让儿子独自找医生看病。同学们,你一定为母亲这种用心良苦的爱子真情深受感动吧!回想我们自己的母亲,往事历历在目,此时你又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把对母亲的心里话写在纸上!(桃红心形纸片)《母亲》的音乐再次响起。
师:(教师巡视指导,可指名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把自己写好的话,念给同学听听,再贴到黑板上。想一想应该怎样贴?生:妈妈,以前你每次打我的时候,我都很恨你,现在,我才知道,其实,你是深爱着我的呀,你打得越重,你就爱我越深,你的心也越痛呀!
◆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爱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我们的母亲吧!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希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请看大屏幕,一同欣赏一组画面。(播放课件)
师:欣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
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师:请看自读提示。(指名读提示)
(生按自读提示自读自划,师巡视,了解自读情况)
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找到描写母亲心理句子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怎样?
四、拓展总结
师: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呢?(生逐一回答。)师:是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无论是“精彩极了”的鼓励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鞭策批评;无论是和风细雨的谆谆教导,还是言辞犀利的告诫警告,其实这都是对我们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她不仅磨练了孩子,也让我们学会理解父母的爱。这位母亲就是文中的作者——毕淑敏。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
板书:
学会看病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勾画词语:
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读课文,说说挝闹饕?吹氖鞘裁础?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⑴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和真情包含其间。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很担心,后悔与自责。
⑵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说一说
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
(全班交流。)
四、写一写
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学会看病》(小学语文五年级)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由于是乡村学生,虽然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学生的构成不同,一半学生基础差,因为是合并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养成教育都比较差,总体来说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教学内容分析】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描写了一个母亲为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儿子一个人去看病。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体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情深。文章很长,有些语句也较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妈妈的爱日常中哪些事让你体会到了妈妈对你的爱?
小结: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
二、引出课题,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写的.一篇文章《学会看病》(出示课题》一起读课题。你们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是啊,她就是毕淑敏。
让我们一起走近毕淑敏,品味另一种不同寻常的母爱,好吗?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请你简单的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4、同桌对读妈妈说服儿子自己去看病的对话。谈谈儿子的感受。
5、小结: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感悟,体会母爱
1、“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这位母亲是怎样逼问的?和同桌之间配合着读一读。哪一组愿意给我们表演一下。(勇气可加,但你觉得残忍吗?)有更残忍的。多么残忍的逼问啊,可这并不是真正的狠心,因为这位母亲知道:(引读: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2、其实,她一点儿也不放心儿子独自一人去医院。当儿子摇摇晃晃地走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了。
3、体会21-23自然段。在这几段里,母亲的心情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后悔——忐忑不安——深深地谴责)(板书)她后悔什么?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他,还给他雪上加霜。课文中雪上加霜具体只什么?你能用他说句话吗?母亲还后悔什么?(我就是……先有个印象)然后再让孩子凭着印象中的路线和看病的过程去做。这就叫(按图索骥)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太会出错。更何况来日方长。但我却没有这么做,真后悔啊!谁能用后悔的语气读读这句话。注意把重点词语读好。(读得不错)可是,我越后悔,时间过得越慢,像()。沙漏是(教师解释),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她在担心什么?特别是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没有回来,她又会想些什么?是啊,担心得心都疼痛地收缩成了一团。最后还深深谴责自己……在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8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学会看病》,《学会看病》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儿子独自上医院学会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叙述描写。结合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阅读提示,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认识11个生字,学习新词。
2.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因为本课是以母亲的口吻写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一些差距,所以我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为: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体会浓浓的爱子之情。在这里我为什么没有用“理解”而用了“读好”这个词呢?(教参上是“理解”)怎么样才算是“读好”了呢?我认为读好不仅是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课文的味道,读出情感。所以我觉得“理解”是“读好”的目的,“读好”是“理解”的前提,“读好”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这样安排教学就利于学生在读中理解。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希望能站在“生本”的角度,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匆匆过客”,教学反思《《学会看病》教学反思》。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通过“读”与“说”,“读”与“悟”,“读”与“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以对母亲和儿子的印象为线索贯穿其中,学生每读一次课文,就会对母亲和儿子印象有所改变,直至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变化是因为母亲有一颗爱子之心,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后,我觉得课堂上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读”的训练仍不到位。
作为阅读教学,大家都知道“读书是第一要务”,这节课中,我安排了很多时间,也采用了不少形式让学生充分的去读,从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来看,读的效果有了,学生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但没有读好,学生的感情朗读没有到位,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好好去引导。
2.课堂的`深度不够。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就是让学生把学完这课后的感悟写下来。说实在的,我很期待孩子们写出多角度的、个性化的感悟。因为这是情感的升华,是由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到生活的一个很好的连接,是课堂的点睛之笔。由于时间调控不好,孩子们刚要写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只好把这个练笔留作了课后练习,失去了一次倾听孩子心声,领略他们智慧火花的机会,也使得整节课只停留在读懂文本之中,练习书面表达没有到位。这也反映出了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还不够。
3.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够吝惜自己表扬孩子的语言、动作,哪怕是一个微笑。这节课上,很多孩子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但我对他们的评价、激励不及时,或者是语言不够多样化,这一点我要向组里的各位优秀教师学习。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9
《学会看病》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女作家毕淑敏写她和儿子之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
作为略读课文,我基本上是放手,就让学生抓住一个问题——“母亲的`感情有何变化”,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让他们自己去独立阅读,然后在6人小组中学习,探讨交流。完成练习:当我发现儿子发烧时,我想——,儿子同意独自去看病时,我想——,儿子走后我感到( ),我想——,儿子回家后,我觉得( ),我想——。根据这个练习,应该说,他们的自学效果不错。
《学会看病》一文中的妈妈,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去锻炼自己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看似狠心,其实是一番苦心。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再次去读这篇文章,学生对文中母亲内心的百感交集有了更深的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于“母爱”,孩子们的认识一定会更深刻更全面。当然,我希望我的学生从今天起,对自己的母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