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6篇

时间:2023-11-15 01:45:35 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一.情境导入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感悟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树之歌教学设计 篇2

  课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

(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涤dí埃āi灌ɡuàn溉ɡài

(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4、质疑:

(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

(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乳:左右基本等宽。灌、溉:写得要紧凑。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写本课词语。

  2、判断:

(1)“涤”就是洗。

(2)乳“的部首是“”()

(3)“尘埃”的拼音是“chénɡāi”()

(4)“哺”的声母是“L”()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

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③哪些词语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4)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指名学生练习后范读)

(5)小结: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3、细读第二段

(1)听第二段的录音,你会围绕中心句提问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四、了解诗的特点:

  1、压韵、整齐、精练。

  2、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

  五、课堂作业:

  阅读训练《长江之歌》课内部分。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和阅读训练。

  板书:

  1、长江之歌、

  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无穷的的源泉、母亲的情怀(赞美、依恋)

树之歌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不同,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场景和实物。尤其是本课的树木,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课的生字,和前面课文一样数量很大,但是很有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大都是木子旁,根据已经学过的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识记起来难度并不大!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等8个词语。

  识字教学,引入形声字的概念,便于分类记忆。

  识字时重点介绍“疆”,可以从造字法的角度,解释加深印象。写字主要通过随文识记的方法,主要教学“杨”并教学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点出诗歌的韵脚,突出重读词语。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难点突破,利用幻灯片出示这些树木的图片,尤其是身边就有的图片,观形象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加深对树种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大屏幕出示一组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今天我们认识更多的树木。板书

  2、树之歌(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突破识字

  A、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8页,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检查预习的情况,找出没有掌握好的字。(记录预习情况和生字出现的问题)

  B、请看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

  学生自己拼读,识字小老师在字音上提示平翘舌音和多音字,其余同学可以补充。针对较难的生字可以查字典,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书。这节课我们就查了多音字“柏”。接着,学生们根据提示,注意这些生字的读音,齐读一遍。最后就是去掉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和领读。

  C、出示8个木字旁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归类集中识字,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全是木字旁)你们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形声字,左形右声)这样的字还有许多,猜一猜“橡树”“楠树”“榆树”等生字的读音。

  D、出示剩下的七个生字:装、银、耐、掌、守、疆、化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对比、组词等方法记忆字形。重点引导“疆”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疆字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3.掌握笔顺,工整书写

  首先,出示“杨”“壮”,让学习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杨”字右边第一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壮”字的笔顺从左到右,右边是“士”别写成“土”。

  然后,范写引路。范写时,先写拼音,再写汉字。边说边写,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最后,书空练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

  4、分工合作,寻找答案

  A、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树木,分别是什么?每种树木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B、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1种树木的名称。班级学生把松柏看成了一种树,所以要及时引导。

  C、屏幕出示每种树木的图片,边观察边说出树的特点。

  D、多种形式读文: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全部齐读等,以读促思,读中感受。为背诵打基础。随堂检测

树之歌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舆、人文两个方面讴歌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奉献。有爱情的朗诵诗篇、了解诗篇的意思、领会作者表达的爱情,是本文学习的要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了解的难点。

  教育方针:

  1、正确、流利、有爱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赏识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堆集美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爱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材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会诗篇对应的表达办法。

  要害处处理:

  1、搜集关于长江的材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形,增强对母亲河的酷爱。

  教育预备:

  教师:VCD、风景片《长江》、录音机、磁带、我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材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材料等。

  教育时刻:

  1课时

  教育进程:

  一、说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我国有两条大河,横贯我国大半个疆土,被称为我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

  这个单元咱们就来学习描绘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别离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映电视风景片《长江》片断,教师当令处以介绍,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热心。

  播映完,出示我国地形图,师生一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好的知道。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间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映《长江之歌》。

  今日,咱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粗心。

  放声朗诵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粗心。

  四、指读课文,播映课文朗诵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诵,全班齐读。

  五、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协作,评论沟通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2、全班沟通,教师当令处以辅导。

  六、再读诗篇,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1、再读诗篇,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2、先小组协作评论,再全班沟通,结合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领会到两段歌词彼此照顾的表达办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览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沟通,再指名全班沟通。

  八、有爱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领会到的爱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九、赏识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赏识并跟唱。

  十、质疑问难。

  十一、探求:为什么把长江比方成母亲?

  十二、课时小结。

  板书规划:

  长江之歌

  雪山走来东海奔去乳汁抚育胳膊挽起无量的源泉

  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气推进母亲的胸襟

  作业规划:

  1、有爱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堆集美丽词句。

  3、《讲堂同步学习与探求》

  4、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反思: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舆、人文两个方面讴歌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奉献。有爱情的朗诵诗篇、了解诗篇的意思、领会作者表达的爱情,是本文学习的要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了解的难点。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多方查找有关话说长江的视频材料没有找到,只找到了长江之歌的音频材料,在教育中是一个惋惜,假如有视频材料,作用会更好。

树之歌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一.情境导入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感悟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树之歌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江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今往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歌赞颂过长江。

  2、熟读《长江万里图》、《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并体会情感。熟读《长江之歌》,学有余力的同学会唱这首歌。

  3、略知长江概况。

  活动重点

  背诵《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熟读《长江之歌》

  活动难点:了解长江概况

  活动准备:搜集长江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长江三峡风光》片段

  师:这是一段长江三峡风光视频,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用一个字来表达。

  生说。

  师:用两个字呢?

  生说。

  师:用三个字呢?

  生说。

  师:是啊,三峡风光秀丽,引人入胜,但它只是万里长江小小的一部分。长江不但风光雄美、气势磅礴,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江,了解长江。(板书课题:长江之歌。)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

  1、长江概况

  师:老是想先听听同学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对长江的认识还真不少,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出示课件:长江概况)

  学生自由阅读

  师小结:长江真的是历史悠久,风景壮美,价值巨大。(板书:历史悠久风景壮美价值巨大)长江不但如此壮美,更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赞颂过长江。你都了解哪些赞美长江的诗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展示交流。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赞美长江的诗句,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

  学生自读。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长江的诗词,一同感受长江所蕴含的人文之美。

  1、屏幕出示《长江万里图》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生自由朗读。

  指名范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读一读。)

  师:诗中哪些句子描写到了长江?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师:滔滔江水,滚滚东流,触发着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让我们怀着这种深深的思念再读读这两首诗词吧!(配乐朗读。)

  师:长江和黄河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流向东海的万里之遥中容融着深深的中华儿女情,展现着深厚的人文之美。(板书:人文之美。)

  三、课堂活动,拓展延伸

(1)出示长江之歌歌词。

  师:老师还给大家打来一首歌颂长江的现代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情感。

  师:是啊,长江之美激荡着人们对他的崇敬与热爱,她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让我们怀着这种热爱与骄傲齐读这两段诗歌。

  生齐读。

(2)跟多媒体学唱《长江之歌》

  师:这两段诗歌其实就是长江之歌的歌词,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对长江的热爱与赞美。

  生欣赏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把对长江的爱用我们的歌声表达出来。

  师生学唱歌曲。

  四、课堂总结,深化提高

  1、学生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是否体会到了长江的雄伟壮阔,还有她那博大的母亲般的胸怀呢?通过今天这节课,老师由衷的希望大家更加热爱长江,热爱伟大的祖国,增强学好科学文化的信心,将来为长江的治理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愿你们在祖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的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