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下是热心会员“lupumuyong”收集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11篇,供大家品鉴。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2、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重点:
习作训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创设情境.出示话题:
1、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2、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三、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
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
c.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3、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4、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五、各自习作。
1、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2、誊写习作。
六、习作讲评。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3、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4、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5、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6、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7、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疲惫龟裂攥”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体验、想像等手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4、感悟独特的语言现象,以及表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牵挂》片断,在温婉如丝藤般的小提琴声中,学生静静欣赏。
2、一生深情诵读。
师深情述说:她就是母亲,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
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3.学生深情地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失魂落魄疲惫龟裂攥一听水果罐头
“龟裂”多音字,图片理解;“攥”读音,意思。“听”是量词。
3、概括主要内容。
用上“失魂落魄”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受家境
1、从理解“失魂落魄”切入,想象我“失魂落魄”的样子。板书:失魂落魄
2、读1——4段,感受家境的贫穷。
重点学习句子:(1)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通过“从来没有一次”和“这么多钱”的反复,体会一元多钱对我家来说很珍贵。)板书:穷
补充介绍当时一元钱可以买的生活用品。
玉米斤×元/斤=元(供应价)
鸡蛋10个×元/个=元
鲤鱼5斤×元/斤=元
梭子蟹斤×元/斤=元
酱油10斤×元/斤=元
牛肉斤×元/斤=元
豆油斤×元/斤=元
花生油斤×元/斤=元
作业本16本,普通铅笔33支,橡皮50枚。
(2)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理解“吃进肚子里了”)
3、虽然家境贫寒,却阻挡不了我热爱书的热情,读句子。
(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2)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四、研读课文,锁定形象
1、所以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打算要钱,(出示句子: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是什么让我连为之“失魂落魄”的《青年近卫军》也不要了?读课文5—29小节,划出相关的语句。反复读一读,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2、预设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②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反复品读重点句子,了解描写方法,领会个中情感,感受母亲之苦。
第一层次: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让学生读出母亲来。
(1)这句话在描写母亲的什么?
(2)读着读着,出现在你面前的那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
第二层次:通过重点词语的想象感悟,立足真实体验,读出母亲的劳苦、疲惫??
(1)锁定重点:
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疲惫的眼神,褐色的口罩,立刻??
(2)重点感悟“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表达上的作用。
●同学们,这句话通常可以这么说: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但在这里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你想过吗?(出示句子)
●学生反复咀嚼,悟出句子中所包含的情感——作者目睹母亲艰辛工作后的非常心痛,非常吃惊,非常愧疚??
●小结:从这句话中能读出那么多的“非常”都是因为这反复的“我的母亲”在起作用。
●指导朗读
(3)迁移学习反复句子的表达作用
●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再次感悟“立刻”反复的作用。
4、读对话,从母亲的语言感受形象
出示17——29小节,师生分角色朗读。说说从母亲的语言又感受到了什么?(急着工作赚钱,给孩子买书毫不犹豫,通情达理)
五、品读语言,感悟情怀。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4
吃食
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 吞进 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 咬住 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五.巩固延伸: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10、松鼠
一.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预习探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①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记忆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②自由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合作交流,默读思考: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②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品读体验,围绕重点,全班研讨:①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体会写法:①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五.巩固延伸: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1.读完课文,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做点什么呢?
2.这些写法对我们有何启示?这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3.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布封的书,了解更多的动物朋友。
11、新型玻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预习探究:自学生字,读顺课文: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看守”中的“看”读kā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ān,“调节”中的“调”读tiáo)
三,合作交流: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①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②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③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四,品读体验:重点讲读,体会写法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利用表格,自主学习2.。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新型玻璃名称
特 点
作 用
加丝网防盗玻璃
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 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吸热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阻挡强光和冷气
消音玻璃
消除噪音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变色玻璃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教案
反射阳光 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五,巩固延伸: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想象,让其充满自信。
12、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
二、合作交流: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合作交流:①读阅读提示。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四,品读体验:全班交流,点拨指导: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举例子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举例子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举例子
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五,巩固延伸: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课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5
一、 复习内容
(一) 字、词、句
1.生字词:能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能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 阅读:
1.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4.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 习作: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能做到语句通顺,少写、不写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结合课文,复习掌握读懂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8、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9、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比较正确地修改明显病句,把排列错误的几段话整理成通顺的短文。会写记事、写人、状物的记叙文。要求有条理,有具体内容,有详有略。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复习重难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3、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四、学生复习方法:
1.结合课文,理解精讲课文重点段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1.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
2.积累优美词语、句子、片段 、例文来提高写作能力。
五、使用媒体: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复习目标:学生对本学期新学习的生字词基本会读会写。正确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重难点:1、区别同音字。2、区别形近字。3、掌握多音字的读法。
复习准备:本册生字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归类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错别字故事。引起学生复习兴趣。
2、听故事。
3、揭题,板书:复习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二、复习生字。
1、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2、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复习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哪些?
4、加加法、减减法、换换法、字谜法,举例说明。
三、区别同音字。
1、出示例题。
看拼音组词填空。
jù ( )离 ( )体 证( ) ( )怕 柏( )
chánɡ 赔 ( ) ( )还 ( )试 品 ( ) 怕 ( )
候( ) 僵( ) 爱( )辩 ( ) 幼( )
喉( ) 疆( ) 受( )辨 ( ) 幻( )
2、找出不正确的读音
A.贪婪(lán) 绿(lǜ)林好汉 干涸(hé)
B.婀娜(nuó) 踮(diàn)起脚尖 心扉(fēi)
C.潺潺(chán)颇(pō)负盛名 水浒(hǔ)传
D.点缀(zhuì)滚瓜烂熟(shóu) 聒(guō)碎
3、请学生发表想法。
4、讲上述生字的区别。说明区别同音字的方法。
5、师生总结:仔细观察生字,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用组词区分。
三、掌握多音字的读法。
1、出示例题。
mēn( ) chèn( ) fénɡ( )
闷 称 缝
mèn( ) chēnɡ( ) fènɡ( )
2、自己读一读,区别。
3、请学生发表想法。
4、讲上述生字的区别。说明区别多音字读音的方法。
5、师生总结:区别多音字读音的方法。
6、老师总结:只要做个细心人,就一定能将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区别清楚。
四、随堂练习。
1、发练习题,要求学生仔细看字区别清楚再下笔写。
2、练习。
3、讲评。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成语与四字词语。
复习目标:学会正确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巩固本期学习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复习重点:巩固本期学习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复习难点:学会正确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巩固本期学习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复习准备:四字词语、成语以及有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趣味词语导入。
词语接龙游戏。
二、复习四字词语。
1、师出示: 水平如镜 绿油油 高高兴兴 闷闷不乐 自言自语 火红火红
2、齐读,边读边想,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发现。
4、你还能说出像他们一样结构的词语吗?
5、说出像他们一样结构的词语,师板书。
6、学生练习。
7、展示,评讲。
三、复习成语。
1、日积月累 名言警句
2、学生互说积累的.成语、优美词语。
3、我们学了这么名言警句,怎样才记得又多又快呢?
4、学生汇报回答。
5、师总结:归类识记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
6、把成语归类。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例:狼吞虎咽
含有数字的成语, 例:一清二楚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例:南辕北辙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例:左顾右盼
写景的成语,例:连绵起伏
写人的成语,例:全神贯注
写有恒心的成语,例:持之以恒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例:草木皆兵
描写英雄气概的词语,例:不屈不挠
7、比赛说出这些类别的成语若干个。
8、学生练习:分别选用两个以上的成语赞美心目中的英雄和好同学
9、师总结:汉语中的成语丰富多彩,恰当运用能使表达更准确、生动。
四、正确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
1、怎样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呢?
2、生回答。
3、师总结。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修改病句,造句。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本学期学过的各种类型的句子,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会用部分词语造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育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复习重点:复习句式的改写,练习修改病句。
复习难点:掌握各种类型句子的改写方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
指名说说反问句、疑问句、陈述句各有什么特点?说说怎样改写把字句、被字句。
三、练习
1、改写句子:
(1)小明完成了作业。
被字句:
反问句:
(2)这没什么可怀疑的了。
反问句:
(3)你把这本书拿给老师。
改为有礼貌的句子:
2、扩写句子:
①( )沙滩上有( )的贝壳。
②( )公园里有( )花。
③( )同学们( )玩游戏。
3、修改病句:
(1)报名参加“卫生突击队”。
(2)朝霞把大地染得
(3)厚厚的白雪一大片庄稼
(4)你是中队长,应该严肃要求自己。
(5)奶奶常谈起过去的往事。
(6)那达慕大会上那场景可真热闹。
(7)参加联欢会,心里真高兴。
4、造句:
不约而同
像……像…… (造比喻句)
自豪 灿烂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投影出示句子练习)完成练习。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学会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体会祖国语言文化的精妙。
复习重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难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准备:小黑板,收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复习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二、复习比喻句、拟人句的特点
1、比喻句有什么特点?
2、说比喻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3、生总结:比喻句的特点--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此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
4、拟人句有什么特点?
5、说拟人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6、生总结:拟人句的特点: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有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感情。
7、比喻句、拟人句有什么区别?
8、小组讨论。
9、个别发言
10、师生总结: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拟人句利用事物与人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拟人句的最重要的标志。
三、随堂练习。
1、说出下面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2、造比喻句、拟人句。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理解句子的方法复习理解本学期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
复习目标:能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复习重点:能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难点:能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准备:小黑板,有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复习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2、出示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各类句子。生齐读。
3、说一说这些句子的含义。师相机引导学生总结出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练习。
3、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作业:
把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7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作品《白鹭》。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一首精巧的诗)
2、引读第二节:是啊,颜色的配合——,引读第五节:那雪白的蓑毛……正因为白鹭的外形那样和谐、素雅,所以我们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和谐素雅)
二、引入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有着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把课文拿出来,自己读6-8节,看看能从这几节中找到几幅优美的画?请用简洁的词给它们起个名字。(板书:钓鱼、瞭望、低飞)
2、鸟儿觅食、栖息、飞行是鸟儿的天性,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是作者笔下的这些寻常事却别有一番情趣。默读6-8小节,你的头脑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面?为什么?(出示:“读了第节,我仿佛看到)
三、学习课文6-8节
(一)学习第6节
1、(出示第六节)
2、教师引导:
(1)”钓鱼“,白鹭也成了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请你读第一句好吗?(指导读好:清水田里,悠闲的白鹭伫立着,正在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呢,再读)
(2)指导:普通的水田被白鹭一点缀,都成了一幅精妙的画了。谁还想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清水、白鹭、绿田,一幅多么雅致的画!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幅画。
(3)(第二句话)鸟与自然相处得如此融洽,这就叫——和谐,和谐就是美。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指名再读。
(4)是啊,正如白鹭的身形一样,是恰倒好处,增一点儿则……(生背)而这里”田的大小好象是有心人专门为白鹭而设计的“,同样,这也是恰倒好处的。那么你是否也能照这样的句式来阐述这一”恰倒好处“呢?(出示句子训练)
(5)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和谐的画吧。(图片)你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3、总结:这清水田里的钓鱼、碧水中的倩影,这一幅”白鹭钓鱼图“,充满了宁静而灵动、和谐而素雅的韵味。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节。
(二)学习第7节
1、回到刚才的话题(出示:“读了第节,我仿佛看到)
2、(出示第七节)这幅画也很美,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生交流)
2、引导:
(1)白鹭独自站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白鹭也随之轻荡,就像荡秋千一样轻悠自在,课文把这种感觉说出来了,你能把它读好吗?指读,再指读。
(2)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它真的是在了瞭望吗?它或许在干什么?(图片)
感人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或许还有很多或许,耐人寻味。想着白鹭黑亮的眼睛,读好这句话。
3、总结:(播放课件)天刚放亮,白鹭就舒展开沉睡了一夜的翅膀,欣欣然飞向蓝天、碧野、树丛,洁白素雅的身影在天地间点缀出迷人的景致,就像这小树绝顶的瞭望,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配乐)
(三)学习第8节
白鹭的美远远不只这些,(播放课件)斜阳中晚归的农人,村庄里袅袅上升的炊烟,再加上黄昏空中低飞的白鹭,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怎不让作者看得如痴如醉呢?让我们一起也来享受一下这乡村的一大乐事。齐读。
此情此景,那么迷人,那么富有诗意。你能为这幅画配上相宜的诗句吗?
(四)小结
(图)这清水田里的钓鱼,这小树绝顶的瞭望,这黄昏空中的低飞,分明是一幅幅绝妙的图画,这图画因为有了白鹭而成了一首首素雅的诗,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缓缓镌刻,宁静、灵动、高雅、悠然,所以我们说,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这三幅画面,包蕴着浓郁的诗意,是无声的画,是心灵的诗。其实,在白鹭的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远不止这些,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白鹭的生活还会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简单描述。(嬉戏翩翩起舞……)
四、学习第9节
1、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因为白鹭不会唱歌。但白鹭的外形这样和谐素雅,行动这样高雅舒展,它本身不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无声的歌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看着这一首无声的歌,想象着它每一幅动人的画面。看完了有什么感想,请你用笔把它写下来,写一句两句就可以了。
2、学生充满感情地交流自己的作品。
3、老师看了这些画面,也很有感想,所以也写了一首诗,读给大家听。
像画一样悠然
似歌一样优美
如诗一样精巧
从遥远的时光里
翩翩而来
在青山绿水的背景上
自由舒展
悠然地
把一方净土点缀成
难以言喻的仙境
4、小结:白鹭美吗?妙吗?我想现在我们一定能把所有的感受浓缩到这句话中。齐读: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5、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和谐、素雅。
清水田里的钓鱼,
小树绝顶的瞭望,
黄昏空中的低飞。
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五、拓展
1、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一首美不胜收的诗。其实,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把白鹭当作吟诵的对象。唐代诗人杜牧就写过一首《鹭鸶》:
鹭鸶
杜牧
霜衣雪发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齐读。
点评:杜牧写的群鹭,是一种热烈的美,郭沫若写的是一只两只白鹭,是一种高雅脱俗的美。两文所构成的意境不同,也体现了两人不同的心境。
2、总结:如果现在,有人问你自然界有什么动物能给你带来美的享受,我想你一定会想到它——像诗一样精巧的,韵味无穷的白鹭。
六、作业:
1、背诵文章的优美章节。
2、用诗一般的语言赞一赞其它小动物。
试试看,祝你成功!
板书:16白鹭
和谐素雅
白鹭钓鱼图
精巧的诗白鹭瞭望图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低飞图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8
读懂课文内容,捉住描写母亲外貌、行动、语言的重点句、段,领会母亲的的慈祥与仁慈,感遭到“慈母情深”。
【讲授重点】
如何经过多种方法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情深”,进步阅读本领。
【课时摆设】
一课时。
【课前预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讲授过程】
一、朴实引入,感悟解题
同砚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书课题。
一、齐读课题。
二、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导入新课古代描写爱情的诗句
一、播放孟郊的《游子吟》,提问:同砚们知道刚才播放的是哪一首诗吗?(学生答复,然后与学生一起朗读)
三、母爱是平常的,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巨大的,只需你怀着一颗戴德地心,肯定会发明这平常中的巨大会到这一点,再读课题。经典诗句
二、提问:诗歌中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对母爱的赞颂)
三、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父爱的巨大与无私,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梁晓声写的体现母爱的.文章――《慈母情深》(板书“一八、慈母情深”)古代描写幸福的诗句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描写慈母情深的诗句
一、让同砚们自在朗读课文,相识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变,把文中不懂的词语和生字划出来。
二、小组举行交换,相互改正读音,以及讨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变。
三、辨别讲解三个生字,分外是“攥”字,运用行动去讲解,其次辨别举行组词。并对“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举行表明,并教会学生自学词语的意思。
四、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哪?(题眼:“深”)作者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在哪儿?古代描写美女的诗句 古代描写女子的诗句
三、母爱是平常的,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巨大的,只需你怀着一颗戴德地心,肯定会发明这平常中的巨大会到这一点,再读课题。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9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重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质疑解题: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二、读文,初步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你认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技艺高超)试着再用类似的词概括。
三、再读课文,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1、“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2、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a.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b.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c.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a.“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b学生自读。
c.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四、体会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五、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你觉得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的对曹小三今后有什么影响?
3、你从中又想到了什么?
六、拓展阅读与写作
1、推荐:冯骥在《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快手刘》
2、小练笔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
23、刷子李
技艺高超
做人做事
黑衣无白点
诚实认真
蘸灰不滴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10
《绿》
一、教材分析
1. 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2. 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
1. 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 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1. 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 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
(1) 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 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 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 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
(1)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
(2) 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
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
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
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
(1) 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 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
① 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
② 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③ 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
(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① 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看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
② 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联想的)。
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
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高效备课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2、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2、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3、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2、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A、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B、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C、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D、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E、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
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F、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六、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2、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3、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4、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5、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 呼吸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6、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7、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1、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2、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3、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三、板书
体形:大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深海(哺乳动物)
分类:须鲸和齿鲸
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
繁殖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