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方案
(一)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手机销售商和手机制造商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学生对手机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调查对象:在校生
(三) 调查程序:
1. 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 进行网络聊天调查。随机和各大学的学生相互聊天并让他们填写调查表;
3. 根据回收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根据样本的购买场所、价格及牌子、月消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手机月消费分布的相应参数;
(2) 根据各个同学对手机功能的不同要求,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
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一)根据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6%、摩托罗拉18%、三星25%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二)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作为学生我对这个群体做了一些了解,对于我们共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手机市场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抢占市场。下面我们就来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1. 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1) 没有经济收入;
2) 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
4) 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朋友的影响。
5) 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
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篇2
组员:梁晓燕
第二组组长:谢敬花
季振彬陆斌芳顾城
高小雪张留洋
目录
调查情况简析
一、前言
二、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分析
三、调查问卷分析
(一)受访者手机拥有情况分析
1、受访者所买手机渠道分析
2、受访者所用通讯类型分析
3、受访者更换手机的原因
4、受访者手机更换时间分析
5、受访者手机更换意愿分析
(二)受访者购机时的影响因素
1、受访者对手机的了解渠道分析
2、受访者对手机品牌倾向的分析
3、受访者所承受的手机价位分析
4、受访者所选喜爱的手机款式分析
5、受访者对手机使用功能需求的分析
6、受访者喜欢的促销手段分析
7、受访者购买手机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
(三)受访者资料
1、调查的男女比例分析
2、所在年级状况分析
3、受访者手机平均月消费分析
四、综述
五、建议
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篇3
上高中的时候老师都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上大学后就没有人管你们了,也不用每天像牛一勤勉的学习了,老师的话犹如在耳边,但我们已经身在象牙塔里了,正如老师所说,上大学后的我们脱离了父母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在大学里没有父母唠叨的声音,早上也没有班主任像念经似的每天向我们灌输学习是唯一的出路的思想,一切都要靠自己自觉,为此,做了关于大学生时间安排调查报告,来调查平时同学们在象牙塔里和以前的生活与思想有何不同。
正文:
据调查显示,30%的人对现在大学生活不是很满意,46%的人一般,20%的人满意,剩余4%的人很满意,可见就算在高中老师所说的美丽的象牙塔里也不似老师说的那么美好,还是有人觉得生活不尽人意,大学的课没有像高中似的排课排得很满,但还是有80%的人觉得课余时间不是特别的充裕,为此也做了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的生活有些杂乱无章没有具体的很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每天都觉得很忙,但具体也不知道在忙什么,也不知道收获了什么,就觉得自己很忙。68%的女生会把业余时间花在看电影,73%的男生会把业余时间花在玩游戏上,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有谈恋爱的,外出游玩的,也有参加社团活动而忙的不可开交的,当然也有睡觉的,仿佛要把以前失去的睡眠补回来,怎么睡都补不回来,53%的.人平均每天花3到五
小时的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上,49%的人平均每天除正常上课时间外通常学习1~3小时,只有20%的人学习的时间超过3~5小时之间,可见上大学后大家把时间花在学习的少了许多,因为大学的课程不似高中那么繁重且每个月都有月考,大学大多课程都是期末才有一次期末考,除了少许的课程很久才有期中考,大多数人都是期末抱佛脚,期末的时候冲一冲大多都能过,所以平时大多数都没有积极性,学习的大多是有计划要考自己需要的工作证书或有考研目的等的同学。
也有23%的人忙于兼职,兼职可以积累经验又能获得收入,减轻家庭的负担,也为自己以后步入社会,发展事业做必要的准备,不至于像网上流行的话一样,大学毕业后我们集体失业。但也有父母不赞同孩子兼职的,认为学生把学业搞好最重要,从兼职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在校的大学生的家庭大多还是比较充裕或勉强可以供孩子上学而不至于入不敷出,在大学的生活压力不大。
身体是一切的资本,在生活中锻炼身体是必要的,但据调查只有30%人在大学每周除上体育课外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大多都是男生,因为大多男生普遍喜欢打篮球,也有女生偏于跑步或羽毛球等运动。
大学课余时间多了,作业也不多,同学们可支配的时间也多,但有62%的人对自己课余时间利用不满意,说明大学生还没有适应大学的生活可以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
调查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大学生上大学后目标不明确,对生活没有具体的计划,容易浑浑噩噩荒度大学四年却什么都没学到,内心易空虚,大学的有
些专业课程太少,学生课余时间过多,大多数都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本来抱着学习的心里家长为孩子买的电脑后来大多也没用在学习上,大多用电脑玩游戏看电影看网页等,成为了同学们娱乐的工具,用于学习的很少。
大学是续高中之后让同学们继续深造的地方,但在大学里娱乐玩耍的时间多余学习的时间,很多同学心里认为高中结束后大学就是放松的,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兼职的人也不是很多,大多数人较高中变得懒惰,没有人监督及督促失去积极性。
课余时间多了,学习压力也没有那么大,大学制度不似高中那么苛刻,谈恋爱的人也多了起来,在校内随处可见一对对的情侣,社团也多,多数人的时间花在社团的时间也多,以至于学习的时间减少。时间安排不合理。
我的建议:
从上大学大一开始就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明确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制定大学四年的计划,把该考的证书都考了,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可以玩耍,有兴趣的可以找兼职增加自己的收入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不至于虚度大学四年时光。
不再是大一的同学可以重新审视自己,思考自己毕业以后该做些什么,一个人醒悟时开始行动就不算太晚,天生我才必有用,总有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所以已经虚度大学一半的也不要沮丧。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至于大学有关部门可以适当增加大学的课程,没有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可以让学生赚钱又能学习,也适当增加学生的使用技能,以便大学生除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老师也可以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及练习,减少同学们课余时间。
班级可以偶尔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促进同学间的感情,好过于同学在宿舍睡觉看电影玩游戏,也可以组织班级和其他班进行篮球赛等体育活动。
至于手机问题,据说老师的上课质量和手机流量有关,间接的说明的学生玩手机大多时间都在上课时间,对此个人建议如果业务不是很繁忙的人上课时间可以把手机放在宿舍里以此约束自己,或上课时把手机关机下课需要时再开机。
大学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我们也要认清哪些是可取的,那些事不可取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篇4
主观因素: 在调查报告中,手机服务商主要有:移动、联通、电信。有人说,大学就是动感地带,这也就决定了很多同学选择了移动,短信息包月。主观因素调查报告中,80%的同学选择移动,其中 30%的同学开通GPRS,GPRS 是移动公司推出的一种可以用手机上网的服务,调查显示,开通GPRS的同学主要用于聊天工具或看文章图片。而相对大多数同学也只是了解有这样的一个服务! 由于大学生无固定收入,购买手机的费用来自于家长的支持。大学生属于纯消费群体的社会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手机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56%的同学每个月手机费用大概在50以上100以内,仅有7%的同学月手机费用超过100元!71%的同学选择包月送短信套餐服务,6%的同学选择单向收费,8%的同学选择免月租。对于手机交友,74%的同学还未试过,对与网上通过手机缴交费用的服务,调查显示78%的同学认为不好,不安全。的确,不少网址都套了陷阱,以前就有些同学尝试,结果在无意中多了很多付费的项目,导致换卡换户。在手机使用调查中,73%的同学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是发短信,21%的同学用于打电话。由于手机更新快,追求时髦的人总会频频更换手机。在对我校同学的调查中,多数同学更换手机都在一年以上,只有13%的同学一年换一次。当然,这些都是由我们学生共有的性质决定的,家庭背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以上统计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与购买不再是盲从,而是自主的选择,随着认识的加深,对于“新潮”的追随比起改革初期显得理智、透彻,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统一!科技的发展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手机这一科技产品在实践中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品牌上的选择则是各自需求,品牌的建立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质量与信誉的结合。大学生 属于纯消费群体 的性质决定了大学生手机的购买与消费。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由于人们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使得生产产家不断开发新产品,手机的功能,外观在不断的完善。大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也相对提高,为适应社会主流,科技不断向前发展,手机的使用不再是单单的打电话,90年代的手机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社会发展着进步着,实践证明了手机这一科技产品为人们开发利用,并将随着社会进步而前进。
附: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一.选择题
1. 你在什么时候拥有自己的手机?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2 .现在使用哪个牌子的手机?
A. 诺基亚 B. 三星 C. 摩托罗拉 D. 索爱
E. 松下 F. TCL G. LG H. 西门子
I. 飞利浦 J. 波导 K. 其他品牌
3 .你获得手机的途径是?
A. 家人购买 B. 自己购买 C. 亲朋赠送 D. 其他途径
4. 你选择手机着重哪方面?
A. 外型 B. 功能 C. 价格 D. 其他方面
5. 您的手机价格:
A. 1000 以内 B. 1000-1500 C. 1500-20xx D. 20xx 以上
6. 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手机应该有以下哪些功能?
A. 多和弦铃声 B. 播放 MP3 C. 彩屏 D. 其他功能
7. 是否开通过 GPRS ,主要用途?
A. 是,没什么 聊天而已。 B. 是,看些文章图片 C. 听过但没用过 D. 其他
8 .每个月的手机费用大概是多少?
A. 50 以下 B. 50 以上 100 以内 C. 100 以上 D. 没留意过
9 .你的手机 SIM 卡是什么公司的?
A .移动 B. 联通 C. 其它
10 .你多久换一次手机?
A. 一个月内 B. 半年 C. 一年 D. 一年以上
11. 在手机质量方面你最注重什么:
A. 信号灵敏 B. 实用省电 C. 功能齐全 D. 其他
12. 你的手机一般用途是?
A .发信息 B. 上网 C. 打电话 D. 当时钟
13. 是否有试过手机交友?
A. 有,经常 B. 有,偶然 C. 无试过 D. 不知道有这种服务
14. 喜欢哪种话费优惠?
A. 包月送短信 B. 单向收费 C. 免月租 D. 其他
15. 你喜欢哪种颜色的手机?
A. 银白色 B. 红色 C. 黑色 D. 蓝色 E. 其他颜色
16. 你如何看待利用手机缴交网上消费费用?
A. 好,很方便 B. 不好,不安全 C. 未试过,不清楚
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篇5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亦相当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频繁,部分甚至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网瘾初成时的情况,手机会不会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个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危害的现象呢?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在杭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主要是杭州地区高校的学生。包括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的一般情况,个人生活状态和手机使用心理3个方面。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有效率为%。问卷题型为等级性选择题。
结果与分析:
(1)问卷一般情况:在95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年龄在18~24岁,其中男性为370人,占%,女性为585人,占%。手机拥有率高达%,近一半的受调查者(%)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使用手机的。
(2)手机使用基本情况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作用非常大,是离不开的;%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最大的吸引力“方便与他人沟通”。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最主要的三项作用分别是:通话(%),短消息(%),上网(%)。
(3)在手机消费方面: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表示(%)从未换过手机或要用坏才换手机;而在选择手机方面%的受调查者选择1000——1500价位的机型,%的选择国产品牌;%的受调查者每月话费在100元以下,仍有%的受调查者觉得花费消费太多,占了生活费好一部分。
(4)在手机依赖症候的问题上,我们一共设计了13个相关问题,选项a—b—c—d的给分分别是4—3—2—1分,涉及了调查者手机使用情况、手机对生理、心理影响情况:受调查者中,平均每天使用手机3小时以上的占%。有%的受调查者每月的短信量在200——400条,每月短信量在800条以上的有%。有%的受调查者在教室里会将手机调成震动;在上课时收到短消息,有%的受调查者会忍不住掏出来看看,有%的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当问及与人聊天时是否会因短信而打断聊天,有%的受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被问及是否会有发短信发到手指发麻这个问题时,有%的受调查者表示“经常有”,%的表示“偶尔会;被问及是否存在长期使用手机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现象时,有%的受调查者选择“经常会”;被问及是否手机没带在身上时就会出现缺乏安全感,焦虑,暴躁等情绪时,有%的受调查者表示“会”,其中有%的表示“感觉强烈”;被问及是否一段时间手机没响就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查看手机时,只有%的受调查者表示“无感受,无行为”,其余的%均会表现出“有感受”或者“有行为”,而两者兼而有之的达到了%;当问及是否会出现手机响了的错觉时,“有此错觉”的占到了%,“经常有此错觉”的占到了%;有%的受调查者偶尔会有写时突然忘记了写法,需要用手机的拼音查了后才知道该如何写,经常有的占%;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只能记住5个以内的电话号码,记住10个以下的占到了%;在被问及是否有发短信时可以侃侃而谈,但面对面时却无话可讲的情况时,%的受调查者选择“有”。对手机依赖症了解情况:有%的受调查者听说过“手机依赖症”,而被问及在大学生中是否存在手机依赖症时,有%的受调查者表示“存在”。在13个相关问题中,最高得分为46分,最低得分为14分,平均为分。得分≥39分者,即每题的平均分达到3分,我们认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手机依赖症状,共有146人得分≥36分,占到受调查者的%。在全部调查中,而各项超出平均分的分别有819人,即有519人有偶尔出现手机依赖相关症状的现象,占总数的%。
调查建议: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必须充分引起学校的重视,手机依赖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更有可能引起不良心理状态,甚至是心理疾病,所以必须进行干预和控制。我们看到,在手机使用的礼仪方面,比原来提高不少,说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还是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在控制网络成瘾方面也有许多对校方而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参考借鉴。建议如下:
(1)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控制手机过度使用;
(2)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知晓“手机依赖”的危害,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3)鼓励学生与朋友联系多采用其他方式,如书信往来,直接见面等,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
(4)适当参加有益的身心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5)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途径,并引入相关检测量表,为一些症状明显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当依赖症比较严重时,应当寻求心理医生的指导,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情况恶化;
(6)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发现自身或者同学有相关依赖现象时,应及时求助于心理教师;
(7)对于已经形成手机依赖的人,则应通过监督、治疗,逐步减少非必要的使用时间,尽量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达到减少症状,摆脱依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