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5篇

时间:2024-01-03 10:38:48 综合范文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 篇1

  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这样往往容易遭受风寒,因此,一定要注意防寒。

  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冬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在干燥季节,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必要时可用加湿器,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 篇2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 篇3

  1、吃糍粑

  小雪时间在农历十月份,此时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而且在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2、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而吃“刨汤”,则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3、吃涮羊肉

  在中国北方,小雪时节,一般的人家都要吃涮羊肉,因为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此时气温下降会比较快,需要吃一些温补抗寒的食物来抵御寒冷,提高身体抵抗力,而羊肉温补,有补精血,益虚劳,温中健脾,补肾御寒的作用,非常时候冬季食用。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 篇4

  1、大幅度降温

  在我国东部,将大范围强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具有较高活动频率的时期。受强烈的冷空气影响,往往伴随着冬季的第一次降雪。

  小雪节气的温度低于刚入冬时的温度,且将越来越冷冷空气使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逐渐下降到0°C以下,南部地区的北部也开始进入冬季。

  2、降水形式由雨转雪

  小雪节气之后,可以说在北方很少有不下雪的地方了。但此时南方很少下雪,通常是12月甚至1月,只有极少数的几年才会下雪,这也是和冷空气提早到达有关。小雪节气时降雪日的次数占全年的10%以下,即使下雪,雪量也不大,正如节气名称。

“初候虹藏不见”,彩虹是雨后空气中含有无数水滴,折射太阳光形成的,这时雨季过去,飘下的已是雪花,彩虹自然就不会出现了。

“二候天气上升”,这时的大田里已经没有庄稼了,空气中缺乏水分,天空中也没有了云彩,显得一片空旷。

“三候闭塞成冬”,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河流开始结冰,家家关门闭户防止冷空气进入室内—冬天来到了。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 篇5

  1.白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所以小雪节气时会有吃萝卜的习惯,冬季服食白萝卜可健脾养胃、益气补精,且能预防疾病,有益于健康。

  2.羊肉

  羊肉是温性食物,适合冬天吃,可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3.黑米

  黑米外部皮层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类色素,吃了对人体有好处,一般米的颜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则越强。

  4.糍粑

  在南方部分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就是将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饼状的食品,口感很好,有的人还喜欢在里面加些芝麻、蜂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