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目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助力器,甚至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学阶段对于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尽人意,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新课程的基本要求,着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对不良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文以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以及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继而培养我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相结合,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分发均符合调查问卷的科学性。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最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对比调查问卷,以确保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四、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1. 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只是因为家长让上学就上学,为了看书而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学生学习的自制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学习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遇到不会的问题很少主动提问,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很少主动学习。
2. 没有良好课前预习习惯和课后复习习惯。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习惯较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