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
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1. 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2. 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3. 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 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3.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已有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四、研究内容
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2.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分析。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5. 探索有效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
五、预期成果
1. 形成一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报告。2. 提出一套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3. 对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建议。
六、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 第一阶段(1-3个月):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2. 第二阶段(4-6个月):实地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总结已有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3. 第三阶段(7-9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提出一套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对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建议。
七、经费预算
本课题研究将获得学校提供的相关经费支持,用于购买研究资料、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八、参考文献
[1] . 桂林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徐小鸿.[2] 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 响水县运河中学, 孙光一.[3] 魏忠安、杜纪飞. 调查留守儿童男女生人数、年龄大小父母外出情况、生活环境. 相庆昌、张相伟. 调查研究留守儿童面对学习及生活的态度、对父母打工的态度、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 许贞刚、朱利志. 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因素、建立留守儿童完备的信息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