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流动儿童大量涌入城市,我县流动儿童也急剧增多。在这些从农村进城的流动儿童家长中,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因忙于生计致使每个班级留守儿童居多,问题孩子也多起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阅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而家长对课外读物的投资非常有限,对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更是无暇顾及。教育投资严重不足。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基于这个要求,如何利用学校有限的条件和资源,提高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阅读方法等,就成为了流动书吧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的系列议题。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利用流动书吧,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提高对课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把课堂中获得的阅读能力与方法用于课外阅读之中;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有质量地进行课外阅读,读出书的品质;使学生将阅读的收获、感悟用于生活实践、写作学习中。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课题研究方案
2. 经验总结
3. 论文
4. 随笔
5. 课件
6. 建立班级图书角
7. 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手抄报等。
8. 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三、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20xx年2月,调查、分析、研究学生阅读现状,积累研究素材。教师进行有关理论书籍研读和学习网上教育科研专家讲座。搜集、整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及他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2. 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为课题探索实施阶段,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第一阶段为初步实施阶段,调查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阅读的有效程度等现状,形成调查问卷。第二阶段为初步进行课程的资源的整理,总结,反思阶段。周期性地开展校园读书会、搜集读书名言等活动,由班级流动书吧开始,各班之间开展读书会,教师每月拟出好书推荐目录为学生推荐图书,有计划的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挑选阅读书目。利用课内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再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技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第三阶段为继续整理,总结,反思上阶段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对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阅读的有效程度等情况,与研究前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在研究中鼓励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如手抄报、板报、读书笔记等。开展评比活动,评选书香班级、读书明星、书香家庭,共同营造读书氛围。
四、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开展多种阅读活动,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在读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成果形式包括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课件等;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单;建立班级图书角;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手抄报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