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会写本单元的新词,并会运用。2. 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3. 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知识链接: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a、认读字词,实记。
b、自由读课文。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勾画重点词句。
c、弄清“俑”的意思。
二、交流汇报(课内)
1、分ab两组听写:学习委员报词语,对子间互改。
2、小组间比赛读记词语,看谁读得好,记得多。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久经沙场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殊死拼搏绝无仅有 鸟瞰 铠甲 惟妙惟肖 3、理解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三、达标检测
a、请你填字成词,再写一写。南( )北( ) 所向( )( ) 久( )沙( ) ( )( )自若 成( )结( ) 跃跃( )( ) 惟( )惟( ) 鸟( ) ( )甲…&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b、填空 (结合生活)规模宏大的( ) ( )地进入梦乡举世无双的( ) ( )地探出头来( )的微风 ( )地走来走去
c、我能从词语中选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四、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
考古实习报告。四月的西安,似已入夏,我们便来到古都西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百二十余师生,先后考察了秦始皇兵马俑,半坡遗址,永泰公主墓,乾陵,汉阳陵,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碑林,古城墙和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在为期一周的考古实习工作中,我们付出了汗水,去也收获了知识,了解了田野考古发掘方法和技能,知道了历史文物的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之余的生活,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帮助下也度过的很愉快。整个实习,既锻炼了身心,又拓宽了眼界,大家收获良多。现将本人所考察的有代表性的遗迹和文馆做归纳整理,详述如下:
一、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