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医疗实践中,危急值报告流程对于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有效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已知信息,对危急值报告流程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危急值报告定义和目的
1. 定义:危急值是指当出现实验和检查结果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紧急处理。2. 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的某一项目或几项检验、检查“危急值”通知临床,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三、危急值报告流程
1. 门、急诊病人:
(1)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2)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2. 住院病人: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四、结论
危急值报告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危急值报告管理,临床医生和护士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各科室应遵照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