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端午节活动总结(锦集8篇)

时间:2023-10-08 12:07:22 综合范文

端午节活动总结 篇1

  一、端午节的活动我们侧重于“溯”源。从三个环节展开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1、师生互动墙报。(在3-4年级开展)通过教室整个的外墙布置,以小报、手工制作、绘画作品等形式反映师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体会与成果。

  2、师生互动演出。(在5-6年级开展主题队会)队会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再现了屈原投江的一段历史文化,师生们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义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所折服,全场深情地吟颂起怀念屈原的诗词。我们尝试以时装表演和舞蹈的形式向师生展示了端午节的时令食物、物品文化和民间主要活动,在齐心协力擂鼓接龙、赛龙舟的演绎中师生们感悟昂扬向上、齐心协力的中国精神。

  3、师生互动活动。端午节的活动室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单杠,有粽子制作室、时令饰品制作室等,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有的学会了制作粽子、有的会做香袋、有的会编蛋网、有的会做菱角,有的学会一段武术操、有的还知道了与一些节日习俗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从而较好的体现了我们的活动主旨:全员参与,共同体验、各有收获。

  二、在实践中,我们欣喜的发现学校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

  1、校园生活生动起来了。节庆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仪式和形式、我们还加强了节庆教育后续工作的研究,如建立了家校跟踪联系卡,学校社区活动联系单、反映了学校在教育学生工程中的独具匠心,全方位勾画出孩子天地的纯真、烂漫、生动、富有情趣,每次活动后的照片、班级交流展示等资料,往往又构成了是校园橱窗最美的风景线,让学生为自己的表现喝彩,这一切恰恰构成一团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焕发生命的灵动,令学校生动起来。而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2、教育内容丰富起来。教师们对“空洞的说教”的认识深刻了。就事论事的教育、言而无物的纸上谈兵就是空洞的说教。节庆教育实践使教师们觉得言之有物,和学生说的话题多了、话题广了,了解学生更生动了,师生间的情义更浓了,和学生交流的基础更扎实了,因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学生参与的意识强了。学生不仅对于节庆活动,倾注很高的热情,而且对于学校其他活动也予以一定的关注。在学校的许多活动中,都能看到有的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有的设计编排活动方案、有的动手操作……,自然中体现出自信。

  4、规范的养成更自觉了。节庆活动的开展往往牵涉到整个班集体,不强调一些纪律是不行的,在整个的参与过程中,可能还要牵涉到一些学生的个人“牺牲”,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了强化,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因而也更自觉的履行职责,遵守规范。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传统文化对向进行教育,我们有责任去弘扬,而这个责任,就赋予我们下一代,让我们从传统节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端午节活动总结 篇2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幼儿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xx市幼儿园、xx中心幼儿园于端午节前夕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主题活动。

  老师们首先利用讲故事、观看PPT、视频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述端午节:通过讲述有关屈原的故事,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也让他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通过展示赛龙舟、包粽子、插艾蒿、系彩带、挂香囊等图片,让幼儿直观感受了端午节丰富而有趣的习俗。老师们还组织幼儿开展了读儿歌、画端午、赛龙舟、做纸粽等游戏活动:“五月五,是端午,赛龙舟、敲锣鼓......”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念着一首首短小经典的端午节儿歌,感受着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还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他们内心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在赛龙舟活动中,他们团结合作,争先恐后往前冲,生动有趣的赛龙舟体验加深了孩子们对赛龙舟活动的认识;在做纸粽活动中,他们用灵巧的小手通过剪、折、粘贴、缠绕等方法制作出了一个个漂亮的纸粽。

  此次端午节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体验中感受到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体验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愿孩子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下,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端午节活动总结 篇3

  一、提出问题

  (1)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2)我们现在过端午节还保存着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你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呢?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师结合今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为他们创设了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方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二、探索与展开

  (1)组织调查

  将一个中队的队员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由组长组织调查了解有关部门端午节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整理成文,选派代表在全队进行交流:在调查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渠道调查的,碰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2)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一些地方过端午节的习俗,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3)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提议学生相互协作,学会端午节用品和食品的制作方法。例如:编手链、包粽子、折葫芦、缝香囊等。

  三、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怎样情系灾区,与灾区小朋友一同过端午?通过小报中的文章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四、反思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在“爱国进取”中队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与价值,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在展示中发扬自己的长处,评比中吸取别人的优点,不断的互相补充、学习。

  情系灾区,粽子飘香

端午节活动总结 篇4

  我认为:传统文化几千年不断,说明它有一定的存在的价值,虽然有糟粕但它都在不断的淘汰中进行了自我的.选择,能存下来的大部分应该是精华。即使有的不适合了现的环境,但若干年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它又会重新适应。

  而西方的文明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文明,实际上是过去淘汰的文化。现在又适应了新的环境,于是又变成了我们的,连他们自已也承认是从古文化来的。只不过人不用了,他们又用了。

  就如同一些落后地被淘汰的文化风俗一样,他们已经忘记了,城里的人却开始热衷起来,反而成了新的潮流。

  这就是文化。

  人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聪明得人人自卫的地步,聪明得无法管理的地步,而外则还在我们的朝时期。他们恨我们聪明,说我们不范,不法制,实际上要我们都退到古的愚民时期。

  也可能文明是要循环的,文化文明已经到了高峰颠峰期,那么也就只有跌下来,重新开始了。

  否则无路可走。学洋人文化就是一种解决的方法,但只不过是,没能什么新意。

端午节活动总结 篇5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一是教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有关端午节的新、老照片及相关声像资料,了解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并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栏、网站等多种宣传形式,让师生进一步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增强幼儿热爱祖国之情,鼓励、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二是通过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词、民间传说,搜集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在班内分组交流学习,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崇敬、爱戴。三是倡导热心家长给与幼儿包粽子的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民俗文化。食堂帮忙煮好。让幼儿品尝、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四是制作并相互赠送端午节贺卡,鼓励幼儿动脑的同时也多动手,并互相传达节日的问候。五是结合\"六一\"庆祝活动,各年级组组织幼儿举行\"绘美丽祖国\"绘画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端午节活动总结 篇6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习惯。

  端午节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

  活动日期:

  端午节,也就是夏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

  可以在自己家里

  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端午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端午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是据端午节的习俗来制定的。

  一、在端午节赛龙舟是十分盛行的,赛龙舟也有许多不同寓意,有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寓意,也有是为了纪念秋瑾的寓意,但不论怎样,端午节是不能缺少赛龙舟的。但在端午节去赛龙舟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在电视中看到赛龙舟比赛,与亲友们观看刺激,紧张的比赛也是不错的。

  二、端午节吃粽子又是一个中国的传统习俗。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我们可以趁端午的机会向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学习包粽子,或许第一次包的粽子不是最漂亮的,但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一定是最美味的。在煮粽子的同时一定要煮鸡蛋,鸭蛋,鹅蛋,这是流传下的习俗。粽子的口味有许多种,南北方的口味也不同。粽子的形状也是大有不同的,但这些都是人们发明的,而我们作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学生,也可以发明一下粽子的口味,形状,相信这是十分有趣的。

  三、端午节要佩戴香囊,我们不妨在端午节前夕买好或自己制作香囊送给家人,在南方有些城市香囊是用来在男女之间表达爱意的,我们送家人香囊可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感谢他们平日为我们的辛劳。

端午节活动总结 篇7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挂菖蒲,带香包……”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习俗,镇中心幼儿园分园近日开展了“喜迎端午,粽情欢笑”端午节主题活动。活动主要分为“说端午”、“唱端午”、“画端午”、“编蛋袋”、“包粽子”“品尝粽子”6个环节,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了端午节。

  活动一:《说端午》

  本次主题活动,老师首先借助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让孩子们说说、讨论他们所了解端午节的习俗,让孩子愿意说、喜欢说,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二:《唱端午》

  孩子们通过观看端午的视频、故事,学唱端午儿歌、诗歌,感悟悠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用心体验端午这一传统节日蕴含的意义。

  活动三:《画端午》

  中班的孩子们开展了“画龙舟”活动,教师启发、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和创作,一幅幅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龙舟呈现出来。

  活动四:《编蛋袋》

  端午节编蛋袋、挂蛋袋是我们的民间习俗,老师向孩子介绍了编制蛋袋的材料,逐步讲解编制步骤,孩子们相互合作,一人双手拿线一人编织,一个个漂亮的蛋袋在孩子们的巧手中得以诞生,孩子们的脸上乐开了花。

  活动五:《包粽子》

  本次《包粽子》活动还招募了名家长志愿者当助教,名家长助教向孩子们展示了包粽子的技巧,现场给孩子们展示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线……孩子们好奇专注地模仿着包起了粽子,一双双小手“忙碌”地穿梭在一张张翠绿的粽叶间,紧接着一个个小粽子也脱颖而出。

  活动六:《品尝粽子》

  浓浓的节日氛围在园内停留,孩子们跟同伴讲述着自己包粽子的过程,分享着自己包粽子成功时的喜悦,虽然粽子没有家长助教包得那么漂亮,但那是孩子们亲手制作而成的粽子,品尝的时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随着本次“喜迎端午,粽情欢笑”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从开始感知端午、走进端午,最后品味端午,使整个主题活动妙趣横生,不仅让孩子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佳节悠久的文化气息,提前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而又收获颇丰的端午节。

端午节活动总结 篇8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浓浓乡情和融融亲情,增强学生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亲和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端午节文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熏陶。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锻炼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年6月14日下午第二节课

  三、参加人员:

  一~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内容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学一学、缝一缝等方式,走进端午节,感受端午文化。

  1.“秀秀我的小巧手”:一二年级缝制香囊、做五丝等;

  2.“端午节知识知多少”:三年级学生做手抄报以“走近端午”为主题,重点反映端午的习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

  3.走进屈原诗词:四年级学生通过诵背诗词来理解端午文化。

  4.“我跟老师学一技”:五六年级学生重点学习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尝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活动结束后,综合实践活动老师6月8日之前(一二年级班主任)将活动方案电子稿发送教务处邮箱,字体四号微软雅黑。活动期间,一、二、四、五年级进行拍照,每班选两张照片,由大队辅导员收集后拷到教务处电脑。三年级每班上交五份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