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
坚持才是王道 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体现出来。 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能够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能够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合。而且,因为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06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协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苏炳添励志故事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但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即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动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即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水平。在国内,苏炳添面临 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即使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2
谢军
20xx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谢军与北斗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即投身航天工业,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了3年多的时间,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的原子钟。20xx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颁奖词】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3
自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以来,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如今,他带着全国人民期待和重托,再次叩问苍穹!
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是从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中选出的,但由于第一批航天员年龄较大,必须要提高系统训练的强度,以确保他们能适应太空环境。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聂海胜为祖国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仍然年轻!他知道每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乘组的选拔,都是“从零开始”,即使执行过航天任务,面对新一轮的航天员选拔,年龄最大的他更没有捷径可循!
聂海胜顶住了压力,得益于他在生活中近乎“自虐”的自律,坚持锻炼和控制饮食,时刻以航天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很快适应了训练强度和节奏,表现优异,最终入选。
聂海胜的`履历十分光鲜,标签也很多,博士、少将、57岁、指令长……这些标签随便一个都可以“吹一辈子”,但聂海胜却不,他口中最常提到的身份是“航天人”,不管自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荣誉加身,他总是说:“航天员状态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4
2013年3月6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南京站男子60米预赛,苏炳添以6秒56平全国纪录的成绩晋级,决赛以6秒55的成绩问鼎冠军,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4月27日,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10秒23的成绩获得亚军。5月21日,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百米飞人大赛,苏炳添以10秒06(顺风米/秒)的成绩获得铜牌,刷新个人最好成绩。5月29日,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十二运会田径项目预选赛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在决赛中以10秒17(逆风米/秒)的成绩率先冲线,第四次问鼎全锦赛男子100米冠军,并实现了在该项目的三连冠。 7月4日,第20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7(逆风米/秒)的成绩卫冕,成为第二位两获亚锦赛桂冠的百米飞人。 8月11日,莫斯科第1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预赛,苏炳添跑出10秒16(逆风米/秒),与队友张培萌创历史地双双闯进半决赛。9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12的成绩夺得亚军。 9月11日,苏炳添与梁嘉鸿、谭巨全和莫有雪代表广东队以38秒73成功卫冕男子4×100米冠军。10月8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男子百米决赛中,苏炳添成功卫冕,并追平该项目赛会纪录。
2014年2月9日,在比利时根特举行的国际田联室内赛60米比赛,苏炳添以6秒66获得亚军。 [46] 3月8日,在波兰索波特举行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大赛中,苏炳添在预赛和半决赛分别跑出6秒58和6秒57的佳绩,成为第一位杀入世界大赛短跑决赛的中国选手,并以6秒52勇夺第4,并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创中国在室内世锦赛短跑项目历史最好成绩。9月28日晚,在仁川亚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0为中国队获得男子100米亚军。10月2日,在仁川亚运田径男子4 x 100米接力的比赛中,他和陈时伟、谢震业、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99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这是中国队连续在两届亚运会上打破纪录的方式夺得该项目的冠军。10月9日,获得201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比赛亚军。
2022年1月,国际田联公布了2022赛季各单项首期世界排名。在男子100米(含室内50米-60米)排名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1325分排名第8,同时他也是世界前10中唯一一名亚洲选手。上赛季,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中跑出9秒83的个人最好成绩,成功跻身决赛。
苏炳添早年经历
苏炳添,广东中山人。初中时期,苏炳添与短跑结缘,上初二时,他为了逃避留校补课而参加学校的田径队。2004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自发参加比赛,结果他在100米的比赛上以11秒72的成绩(秒表计时)拿到第一名。之后,中山市体校田径教师宁德宝把苏炳添招进了麾下。12月,苏炳添被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录取,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化训练。训练了三个月后,苏炳添第一次参加省里面的邀请赛,100米和200米都进入了决赛,其中100米的.成绩达到了电计时11秒7。2005年11月,苏炳添参加广东省田径公开赛以7秒31获得60米比赛第三名,以11秒34获得100米第三名。2006年,在香港对抗赛上,苏炳添收获了100米和200米比赛的冠军,在100米跑出10秒59、200米跑出的21秒多的成绩都接近了健将级运动员的水平。9月,苏炳添参加广东省田径邀请赛以10秒66夺得100米冠军。同年12月,苏炳添被招进广东省田径队进行更高级别的训练。
苏炳添教练评价
“苏炳添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匀称,在跑的时候节奏感很好,眼神显得很坚定,跑出去那种气势就像脱缰的野马,步频快,很有杀气。”(中山市体校田径教师宁德宝评价)
“苏炳添很有天赋,在他还是青年运动员的时候就已经在省运会上获得了男子100米和200米项目的金牌,当时他100米最好的成绩是10秒59。”(教练袁国强评价)
“我带了他快十年了,可以说他是我带过的最自觉的队员。十年来,在训练场地上他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就绝对是在训练,从不偷懒。而且他在队员中从来都是以身作则,不会在训练过程中拉着队友聊天,玩手机。训练之外,苏炳添的生活最多就是上上网,很多运动员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不良习惯他看不惯。所以作为教练我很放心,即便他不在我眼皮底下,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动作永远是最规范的。”(教练袁国强评价)
“苏炳添非常伟大。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跑不过黑人选手,每到大赛,输竟然成了‘正常’结果。整整等了几代人,我们才赢来了苏炳添的爆发。他的突破有一个特别大的意义,那就是打破了我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和一些神话性的东西,挖掘出了队员的潜力。”(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评价)
“他的训练态度是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外教亨廷顿评价)
“苏炳添太自律了,而且太职业了。他身上具备的这些素质,是大部分中国运动员仍然要学习的。”(外教亨廷顿评价)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5
我看完了《20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节目,他们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在十大人物中,姚厚芝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
谁会知晓一位草根母亲化为落花前的毅坚,谁又会知晓一位母亲融入残月前的永恒。而这位将至岁月尽头的母亲便是姚厚芝。
身患乳癌肿瘤的她,却用三年的时间编织出自己对儿女浓浓的爱。在看到她的时候,当我们的眼神交融的时候,我的灵魂脱离了身躯,抛弃了身份,抛弃了利益,抛弃了一切的一切,世界变得格外寂静。钟不再“嘀嗒”作响,河水不再奔流,枯叶不再随风飘落。我只看到了一位母亲,满身的荆刺吸取着她生命的鲜血,她却暮然回首,疲惫一笑。如此简单。
这一刻,我呆了,我忘记了惊讶,忘记了感动,忘记了麻木,就那样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那个身影模糊在视线里,直至消失。
你何止缝补的是绣画,更是将不可能补成可能,将孩子梦的碎片缝补起来,补成希望之桥,补成温暖的芬芳。
你不是衬红花的绿叶,不是支撑着整体的长茎,不是灿烂的阳光,不是柔和的春雨……你是像默默在地下的根,你是独一无二的母亲!万物无法替代你,无法解释你。
落花依旧无人问起,残叶终将只能融入泥土。而你也只能用爱编成的绣画,系在孩子由短稀变得长密的黑发上,一边用满脸的沧桑系着。
你让我们的心不再麻木,不再让我们因物欲膨胀而迷失,不再让金钱权力占据心灵,不再让人生坐标发生倾斜……,让我们开始发现,其实我们一直在苍老的皱鬓间站立。
为爱,你化为海堤,任凭风吹浪打也要守护梦想的春天。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呆呆地望着,你那渐渐隐去的背影,和那从未褪色的温馨……
从她的身上折射出天下默默无闻的坚守:她们把自己身心的所有能量,都化作一点一滴的关爱,传递给未来的希望。她们平凡而伟大,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她们。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6
高原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
事迹:
吴天一,高原医学专家,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颁奖词: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7
曾听过吃苦三味:得技能、开眼界、修身心。
一个人想要脱胎换骨,就要学会低头吃苦。
如今,我们看到他们光芒万丈,可在背后,他们不仅要吃读书的苦,要忍受过去艰难的环境之苦,还要忍受训练之苦。
聂海胜在成为航天员的前4年左右时间里,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等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刘伯明的父亲曾见证过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
汤洪波的父亲透露说,儿子训练后累得“楼都爬不上了”。
汤洪波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
想要拥有别开生面的人生,就要先主动学会吃苦。
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阶,机会越多,视野越广,可每攀登一阶,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当你吃够了生活的苦,学习的苦,工作的苦,熬出了头,世间一切美好便会纷至沓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8
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古有孟郊“唯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有孟佩杰八岁挑大梁,感动中国。
孟佩杰是一位可怜且坚强的女孩。年幼的她不幸被生母狠心抛弃,善良的养母收养了她,幸福的生活如同白驹过隙,妈妈就缠上了恶疾,使得本不富裕的家更加贫瘠。不久,狠心的父亲抛下妻女离家而去。这无疑令母亲和孟佩杰雪上加霜。母亲受不了打击,一度想要离开人世,不料年幼的孟佩杰紧紧搂住母亲撕心裂肺般喊道:“您就是我的命,没有您我救没法活了!”童稚的声音猛烈地撞击着母亲的心,为了懂事的女儿,母亲顽强的活了下去并开始与女儿相依为命的生活。从此,孟佩杰早起贪黑的照顾母亲。就这样孟佩杰陪母亲度过了400多个艰辛并快乐的日日夜夜,终于她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感动整个中国。
孟佩杰孝义拳拳的照料着母女,与她相比,整天和亲生父母吵架的我们是多么的无耻;为了看精彩的电视剧而向苦口婆心的父母顶嘴,为了刺激的网络游戏而不惜与父母大打出手。我们又何曾想过,刀子般的嘴下那颗因我们而痛的心;我们又何曾想过,狠狠的巴掌后那又噙满泪水的双眼。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真挚而最无私的。我们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就这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孝敬父母使我们的责任,我们应向孟佩杰学习,以行动报答父母,履行责任。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9
汪勇
武汉抗疫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汪勇的服务区。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约不到车回家,在线求助。他就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把护士送回家。看到那么多医生护士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连睡个安稳觉的地方都没有,汪勇心一横不再回家团聚,新年第一天他连续送了30名医护回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发动朋友圈来帮忙。司机缺口太大,汪勇就联系上了多家企业,最终让医护人员有了保障。
出行问题解决后,汪勇又多方联络,让便利店再次开工,解决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间,汪勇专门建了一个医护服务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出来搞定。
【颁奖词】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0
今天下午,老师和我们一起看了“20年度感动中国”。其中,有钱伟长、孙东林、孙水林、才哇、郭明义等。让我的内心最受感动的,是被我称为“爱的传人”的郭明义叔叔。
郭明义叔叔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他的工资并不高,却总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不在乎自己的温饱问题,却在乎别人的温饱问题。至今,他捐出的钱多达12万,但他们一家却还是住在一间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的40平米的屋子里。其实如果把他这些捐赠的钱攒起来的话,是可以重新买一套好一点的房子的。可他并没有这样做。另外,他不仅捐了钱,还献了血。在他的家里,已经有54本献血证了。看到这里,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真的好佩服他。
乐于助人,说说很简单,可是像郭明义叔叔那样的乐于助人,做起来就不容易了。我想只有心中永远有爱的人,帮助他人才会做得如此得心应手。我要学习他这种美好的品质,一辈子帮助人,而且毫无怨言。
我想说,郭明义叔叔就是爱的传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郭明义叔叔那样,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人,把更多的爱播撒人间,让这个世界变成爱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