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是会员“diluanxin”整理的分数乘法教案【精品11篇】,供大家赏析。
分数乘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让学生用学过的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法教案 篇2
一、梳理知识
1.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2.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基础练习
1.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
(1)绿花的朵数是黄花的 。
(2)黄花的朵数比绿花多。
(3)一件上衣降价出售。
(4)实际比计划增产。
2.计算
21×= ×26= ×= ×15×=
3.计算下面各题,再观察每组题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4. ×16 ○16× 13 ○×13 ×○ ×○×
5. 米=( )厘米 吨=( )千克 w W w .x K b o M
时=( )分 平方米=( )平方分米
6. ×( )=( )×=( )×6=( )×=1
三、应用练习
1.(1)黄花有50朵,红花是黄花的,红花有多少朵?
(2)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3)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有多少朵?
2.(1)食堂有吨煤,用去一部分后还剩。还剩多少吨?
(2)食堂有吨煤,用去吨。还剩多少吨?
(3)食堂有吨煤,用去。还剩多少吨?
(4)食堂有吨煤,用去。还剩几分之几?
3.一辆卡车1千米耗油升,照这样计算,行千米耗油多少升?50千米呢?
4.一件毛衣原来销售56元,现降低销售,降价多少元?现价是多少元?
5.小军家有5口人,早上每人喝一瓶升的牛奶,一共喝了多少升?每升牛奶大约含钙克,一瓶牛奶含钙多少克?
6.六年级一班有48名同学,二班的人数是一班的,三班的人数是二班的,六年级三班有多少人?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篇3
1、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2/11+2/11+2/11
过程要求
(1)写出计算过程。
(2)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2/11+2/11+2/11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2/11+2/11=2+2+2/11=6/11
2/11×3=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6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6/7×10×7==60(kg)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7/8×73/4×81/9×31/2×4
5/6×55/18×327×2/33/816×
三、列式计算
1、3个5/8是多少?2、2/3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4、5/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
分数乘法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围绕教学重点,以探究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节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数形结合在学习中的作用。
数形结合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上课伊始,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画图的方式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新课的教学中,再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画图法去解决问题,从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动手操作。
(1)你能从桌面上的12根小棒中拿出它的吗?呢?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引导发现。
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3.交代学习目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作铺垫。
⊙类比推理,明确意义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①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②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
2.分析、解决问题。
(1)讨论解题策略。
师:要求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这道题应该如何解答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学生试做。
(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思考)
(3)汇报,并说出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
方法一
生: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也就是说把奇思吃的6块饼干看作单位“1”,再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笑笑吃的饼干数。
师:说得真好!把6块饼干看作一个整体,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
方法二
生:把每块饼干都分成2个,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6个,也就是3块饼干。
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知道了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
师:那么这道题应该如何列式计算呢?(6个列式为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学问题,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法,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拓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综合以上两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
数学教案:分数乘法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的分数乘法
教材第5页的内容、练习一的第7~13题,第8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加深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约分方法,灵活计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老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分数乘分数了,而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分数乘整数的算式。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出示例4。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理解题意。
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甲:应该用乘法计算。因为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乙: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
老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有的同学想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有的同学想到了“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的很棒。
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3)计算。
提问:怎样计算更加简便?
明确: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5)分析错因。
提问:为什么第三种答案与其他两种不同呢?错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小结:因为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乘整数。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可以先说意义再计算,集体订正答案时,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老师对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出当一个数分别乘一个比1大的数、比1小的数和等于1的数时,积与第一个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8~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4.出示例5。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探究算法。
老师:我们已经学会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分数乘小数怎么算呢?
板书: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1:可以把转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里填上“>”“<”或“=”。
四、思维训练
1.先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参考答案
(2)略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是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运用约分对分数乘分数进行简便运算时,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只有公因数1,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分数。
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可以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进行计算,即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然后约分就可以了;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
行计算;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如果小数能和分数的分母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数乘法在乘的过程中的简便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除了像例4那样进行约分,也可以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直接约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课堂设计说明
1.加强两种形式的乘法的对比练习。
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对比练习可以找到两种形式的乘法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约分过程,想一想与例2的约分形式有什么不同。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并且注意提醒他们不能把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约分。
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例2。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播放公路上往来不断的`车辆及噪杂的声音。
师: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
出示画面(如教材第20页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对图意的理解。
师:从图中我们知道了公路上车辆的声音是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噪音降低了多少?绿化带这边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噪音降低了多少?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生:公路上测得声音为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噪音降低了多少?
出示线段图
请学生把条件与问题在线段上表示出来(如下图)。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师: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生:公路上测得声音为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师:线段图上哪一段表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把线段图补充完整。
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法。
汇报交流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再用原来的分贝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数。
列式80-80×(1/8)=70(分贝)
第二种方法:先求出现在听到的分贝数是原来分贝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列式
提问:1-1/8表示什么?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原来声音的80分贝看作单位“1”,都需要求80分贝的几分之几。但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80分贝的1/8是多少,即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的分贝数。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问题找到现在听到的分贝数占原来声音80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 = = ;学生2:3 = = = = )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 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 ,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 ,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 。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法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第45页例题4、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对策: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 复习
1、计算下列各式
1/15╳5= 2╳2/3 = 7/8 ╳14= 15/6 ╳24=
2、说说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约分方便?
二、 新授
1、出示例题4题目和图。
2、理解题目意思。
3、你知道左边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右边呢?
5、你能看图用算式来表示结果吗?填在书上。组织交流。
6、总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7、探究:观察这两个算式,猜才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验证猜想,教学例题5。
(1)出示例题5
(2)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
(3)组织交流: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4)总结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
1、出示 1/42/3 8/93/4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可能出现两种:先乘再约分 或先约分再相乘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谁更好?如果是24/7755/8呢?再次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4、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提高速度。
四、比较
出示2/113和45/6,先计算,再比较,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所以不管上分数乘整数还是分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五、巩固提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1、第46页上的练一练
先独立计算在书上,指名板演,再组织交流。
2、第48页上的第1题
读题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组织交流想法。
3、第48页上的第3题
先独立判断,将不对的改正过来。组织交流:是否正确?错在哪里?怎样改?最后是多少?
4、第48页上的第4题
先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怎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 2、5
课前思考:
教学例4和例5时,我想如果借助投影仪依次呈现长方形图,可能会对学生思考问题有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这样便于他们直观地看出所求部分占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当然,最后还是要让学生从直观图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即认识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试一试的教学中,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计算分数乘分数时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第二层次尝试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三层次学习直接在题中约分的方法来计算分数乘法。估计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课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课前思考:
例4的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看图理解1/2的1/4和1/2的3/4表示的意义,联系图弄清分别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第二,进一步明确求1/2的1/4或1/2的3/4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第三,前两步的思考过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5可以根据例4的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画图验证。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的因数和积,通过交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学生可能在整数乘分数时会把整数同分子约分,教学时要进行强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我借助直观的图形,不仅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含义。并在例题教学之后增加了一个画一画环节----(1)教师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要求边画边说为什么怎样画;(2)再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全体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交流。这样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第48页第4题练习时,加强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对比,强化计算方法区别,防止学生对两种计算出现混淆。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例4的教学中由于要借助直观图来思考1/2的1/4和1/2的3/4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所以忽略了指导学生理解1/2的1/4和1/2的3/4所表示的意义,这是今天这节课上的一处败笔。因为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反而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遇到整数乘分数时,往往出现错误,分析原因是计算时不会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母来计算,出现分子和分子约分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约分时仍存在错误,这样就造成乘法计算错误。
估计明天的课上计算分数连乘时问题会更多,教学时要思考对策。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对于能约分的可以直接在题目上约,课堂上进行了讲解和示范,但在做作业时考虑到有部分学生约分时容易出错,我还是让学生写出了分母和分母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的那一步,再约分,最后计算。从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也比较高
分数乘法教案 篇11
设计说明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时,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2.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本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产生了多种算法,让学生通过尝试、感悟、体验、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彩色纸 剪贴画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把8+8+8+8+8改成乘法算式。(8×5)
2.把++改成乘法算式。(×3)
3.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
(2)12个是多少?(×12)
4.提出问题。
师:3个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引出分数乘法问题,不仅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问题:1个
占整张纸条的,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获得最后的计算结果?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预设
①图示法计算。
把一个长方形纸条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个
,是,3份就是3个,如下图:
3个是。
②加法计算。
求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列式:++==。
③乘法计算。
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结果和其他算法的结果相同,说明几个相同分数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3=++===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完整表述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乘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