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下是网友“bu16”收集的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5篇),供大家赏析。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1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
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的第二条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第四条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了能提高本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及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为了让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活动内容,我采用了以下组织教学方法:
1、观察讨论法
在活动导入部分设计了让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讨论法是让幼儿去说,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
2、演示验证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采用此方法。演示验证法是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验证结果。
3、尝试操作法
采用此方法能够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以发展。
4、记录法
对测量的结果作记录,是对记忆的延长,并能让幼儿学会做事情的记录方法。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 篇2
活动目标
(1)能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
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
讲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毛线、积木、宽窄卡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小朋友们知道孙悟空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它变粗可以变粗,变细可以变细,今天老师也来教你们这种本领幼儿:…………
(2)观察物体,出示毛线和铅笔,区别粗细老师:看老师手里拿的东西,我们比较一下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粗,xx比xx细)
(3)出示彩色卡纸,区别宽窄老师:宝贝们,看下老师手里拿的卡片,我们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宽?哪个窄?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宽,xx比xx窄)
(4)比一比,说一说A、玩游戏,请小朋友找物体,比一比,说一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或细的?
B、再请二组小朋友比较宽窄(引导幼儿说通过比较知道的)
C、总结:我们小朋友都很棒,都学习到了像孙悟空一样的本领,知道了我们是通过比较知道粗细、宽窄,能掌握辨别粗细、宽窄的本领
活动延伸
我们小朋友以后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对物体的粗细宽窄作出对比,回到家里也可以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 篇3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
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的第二条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第四条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了能提高本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及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为了让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活动内容,我采用了以下组织教学方法:
1、观察讨论法
在活动导入部分设计了让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讨论法是让幼儿去说,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
2、演示验证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采用此方法。演示验证法是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验证结果。
3、尝试操作法
采用此方法能够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以发展。
4、记录法
对测量的结果作记录,是对记忆的延长,并能让幼儿学会做事情的记录方法。
中班数学比一比轻重教案 篇4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
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比一比,说一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
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
讲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毛线、积木、宽窄卡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小朋友们知道孙悟空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它变粗可以变粗,变细可以变细,今天老师也来教你们这种本领幼儿:…………
(2)观察物体,出示毛线和铅笔,区别粗细老师:看老师手里拿的东西,我们比较一下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粗,xx比xx细)
(3)出示彩色卡纸,区别宽窄老师:宝贝们,看下老师手里拿的卡片,我们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宽?哪个窄?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宽,xx比xx窄)
(4)比一比,说一说A、玩游戏,请小朋友找物体,比一比,说一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或细的?
B、再请二组小朋友比较宽窄(引导幼儿说通过比较知道的)
C、总结:我们小朋友都很棒,都学习到了像孙悟空一样的本领,知道了我们是通过比较知道粗细、宽窄,能掌握辨别粗细、宽窄的本领
活动延伸
我们小朋友以后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对物体的粗细宽窄作出对比,回到家里也可以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