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4篇

时间:2023-12-12 22:11:26 综合范文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1

  曾经看过电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赎》,第二次再看文字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感受依旧!“20年”、“自由”对只有几十年生命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始终认为,能够触及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才会感动我!毫无疑问,《肖申克的救赎》感动了我。

  像我身边的同学看过这部小说的一样,一开始认为安迪肯定监狱悲苦的渡过一生?可是看到最后,结局虽不是法律范围以内的,却是我们所有观众心中所想的那种结果。我们会跨越法律的界限,为这个真正善良的,真正懂爱的人感到高兴!这部小说中,有三个方面是是我感受特别深的!

  其一是狱友情。虽然每个关在狱中的人并不都是犯罪的人,比如安迪,尽管他们曾经违反法规,触犯法律,被判入狱,但是他们并不是毫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在这里,他们也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也有真挚的友谊!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犯人朋友们赢得了冰啤酒、图书馆以及与尊严、自由更为想靠的生活。他和另一个犯人瑞德的感情也是让我们感动的,在他成功逃出后以及瑞德在入狱四十年之后他们这对在狱中的好友再次拥抱在一起,在狱中的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彼此。相反,那些在生活、身份顶端的典狱长们,他们只有自私、狭隘,只是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利把自己的一切罪行掩盖了而已。

  其二是安迪追逐自由、永不放弃的精神。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忽然被判入狱,而且是无期徒刑,而且是被冤枉的,这看似谁也无法承受的打击他却在坚持二十年之后狠狠的给了那些真正触犯法律的人,那些伪君子以惩罚。他利用一把在瑞德看来要凿600年才可能凿出出路的小铁锤,他却只用了20年,便开辟了自己通往自己的道路。他是一个智慧与勇气并有的人!有些人如果习惯一种生活模式,便不会去做改变。安迪在狱中生活了二十年,习惯了每天的的作息,每天的该做的事。或许我们会认为他会屈服,老老实实的在监狱中渡过他的余下生活,可是这二十年来,他每天坚持开凿墙壁,他要出去的的恒心,决心可见不一般。二十年的牢狱生活,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这种狱中生活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安迪获得了自由,获得了成功,这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争取来的自由,当他呼吸到自由那口新鲜的空气时,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第三点就是感叹每种体制社会的不公平。一个清清白白,没犯过罪的人却要被冤枉入狱,我想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可是谁能帮你证明,你是无辜的?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始终有自己的缺陷。可是有些人却是这种体制下的牺牲品。呐喊、冤屈能有什么用?谁能真正替你伸张正义?自私的典狱长,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竟设计杀了知道知情人,人性啊,在欲望、金钱、权利面前一露无疑。二十年不长,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足以让一个本来对社会可能有无限贡献的人成了阶下囚。人性的可怕,社会的不公平,只是多让一个人对这个社会更加绝望。

  《肖申克的救赎》让我再次了解到,社会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2

  肖申克监狱里,在一切都归于平静,一个黑影仍站在铁门后透过星光,窥望这空旷的监狱。翻开圣经,取出一把别致的小锄头。翻过墙上的玛丽莲·梦露,钻进只容一身的墙洞,黑影在狭小的隧道里佝偻着身躯,默默地用着一把小锄头不断抠凿这没有尽头的墙壁。在大家还没从他的悲屈的入狱经历回过神,他已经承认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他用一个近乎完人的形象诠释了一个逆境中的人与命运的搏击。我想,《肖申克的救赎》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震撼,我们从中还可以从中读出很多。

  安迪的性格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井无波深沉冷静。无论遇到什么紧急的事,他总是冷静下来思考。我觉得临危不惧是一个男人所需要具备的。在任何危险到来之时,比旁人多一分理智,第一时间排去无用的恐惧与惶恐,用冷静的思考,面临即将到来的危险。这才是一个男人应当做的,只有这样,身边的人才有安全感,我们也有能力守护更多值得我们承担的东西。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这样素质,但是只要我们冷静地对待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或许很多事可以处理好。

  当全世界都背叛你,你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吗?在逆境中崛起方显英雄本色。安迪在入狱后,他的世界并未因此而垮塌,戒掉无必要的嗜好,保留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与命运继续做顽强的搏击。生活难免有灰色,可是乌云后总是阳光。身处逆境,我们不能束手待毙,积极去做自己现在所能做的.,慢慢地积累我们的优势,总有一天,它会化成我们摆脱逆境的基石。

  安迪的生活态度也值得我们分析。他积极奋发,喜爱金融行业却又不痴迷钱财。他喜欢享受生活,喜欢听优雅的歌曲,喜欢无事雕琢精致的棋子,喜欢美丽的海景,喜欢在外面自由的生活。安迪在监狱中表现出的那种恬淡的情绪,那种不急不躁的生活姿态,也值得我们借鉴。而他身边的人,摩根·费曼得过且过,如果没有安迪的帮助,或许也会落得与老人一样的下场。一份成竹在胸,便得一份悠然闲适;一份看透红尘,便得一份潇洒自在。在这种人生状态下,人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生活也因此便得清新自然。

  安迪的身边总是有朋友。他被狱警以礼相待,他的故事被狱友津津乐道。他善于用他的学识来赢得尊重和认可,更善于如何与他人相处。牺牲自己,为同伴谋求更大的利益。当然,安迪的重生也离不开他身边人的帮忙。做人当如斯,仅此而已。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3

  当我看到最后瑞德最后一次申请假释的时候,他说的那段话真让人感动。“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看似无所谓的话其实充满了真情,难怪会被允许啊。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存在着肖申克监狱一样的地方或事物,各种各样的体制化束缚着我们的行为,以至我们的灵魂,让我们逐渐由最初的反抗叛逆变得循规蹈矩、随波逐流……而瑞德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丰满了。摆脱束缚的方法就是丰满自己的羽翼,最重要的是向安迪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

  恍然中,仿佛见到《肖申克的救赎》最后那个画面,太平洋蔚蓝的海水和白色的沙滩,废弃的小船,没有记忆的、温暖的地方,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梦想。只要你不放弃,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4

  之前真不知道《肖申克的救赎》是斯蒂芬—金的作品,一个有别于作家一贯风格的作品成就了一部伟大的电影。书中还收录了三个恐怖小说,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把一本自己不太喜欢的书坚持读下来的原因是序言中对作者的介绍。

  14岁时,他把看过的一个恐怖故事改编成小说,自编自印,带到学校去兜售,结果校长勒令他退钱,还训了他一顿: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华,却为什么老爱写这些垃圾东西,白白糟蹋天分呢?这些话成为了斯蒂芬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虽然他后来成为了恐怖小说大师”,作品畅销,家财万贯,名利双收,却念念不忘希望能在美国文学史上立块碑,好向老校长证明自己没有糟蹋天分,没有浪费时间,不是写些垃圾的心愿。可惜他始终被美国主流文坛排斥在外,惊喜来自于20xx年,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宣布他获得二OO三年全国书奖的“终身成就奖,美国文坛一片哗然,面对支持,面对不屑,面对争执,斯蒂芬置之不理,他在意的是,他已挣得他最想要的那一块功碑,对老校长有交代了。可以说,斯蒂芬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向老校长证明,他当年对自己的断言是错误的。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引以为戒,一句看似随意的评价,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