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6篇】

时间:2023-11-15 18:51:59 综合范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

  初中物理全部的直线运动公式

  我们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运动的知识包括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和竖直下抛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x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x/2=[(Vo^2+Vt^2)/2]^1/2

  6.位移x=V平t=Vot+1/2at^2=Vo*t+(Vt-Vo)/2*t x=(Vt^2-Vo^2)/2a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x):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方/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方;=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x=Vot-(gt方2;)/2

  2.末速度Vt=Vo-gt (g=/s方≈10m/s方)

  3.有用推论Vt方;-Vo方;=-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ax=Vo方/2g(从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4)竖直下抛运动

  设初速度(即抛出速度)为Vo,因为a=g,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Vt=Vo+gt

  S=Vot+方

  不管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或是竖直下抛运动,都有可能出现在中考中。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磁感线

  下面是对物理电学中磁感线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知识。

  磁感线

  ①定义: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磁感线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为了描述磁场人为假想的一种磁场。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

  ④说明:

  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希望上面对磁感线内容的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磁极受力

  关于物理中磁极受力的知识学习,我们做了下面的内容讲解。

  磁极受力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通过上面对磁极受力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吧。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电磁铁

  下面是对电磁铁的内容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哦。

  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通过上面对电磁铁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参加考试工作。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磁场性质与方向

  关于物理中磁场性质与方向知识的讲解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讲解。

  磁场性质与方向

  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以上对磁场性质与方向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电流的磁场

  对于电流的磁场知识点总结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通过上面对电流的磁场知识的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2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3

  1.自感现象:自感,通俗地说就是“自身感应”,由于通过导体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磁通量变化时,导体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1)导体中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2)对于不同的线圈,在电流变化快慢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是不同的,在电学中,用自感系数来表示线圈的这种特性。线圈越粗、越长,匝数越多,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线圈有铁芯时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2.涡流: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叫涡流。

  可以利用涡流产生的热量,如电磁炉;涡流有时也有害,需减少涡流,如变压器的铁芯。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4

  电路

  1、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5

  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误区提醒

  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典型例题】

  例析: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中心50cm处,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0cm B. 40cm C. 30cm D. 20cm

  解析:

  本题描述的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所用的成像规律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这条规律放到本题中就可以逆向分析,从而得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由此判断出50cm这个距离大于2倍焦距,即:50cm>2f,解得f

  答案: D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6

  光学现象的知识点

  光现象的解释

  1.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2.阳光在树林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树叶时,便在物体后形成影,而没 有树叶的地方光沿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形成光斑,也就是太阳的像.

  3.肥皂泡上的彩色花纹是由于液膜的两个表面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发生干涉形成的. 4.水中十分明亮的空气泡是由于光的全反射形成的. 5.黑板“反光”是黑板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7.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8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9.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 10.海水浪花呈白色、玻璃(水)中气泡看起来特别亮、沙漠蜃景、夏天的

  油路面看起来“水淋淋”、海市蜃楼、钻石的夺目光彩、水下灯照不到整个水面、全反射棱镜等。

  11.常见的薄膜干涉现象: 蚌壳内表面的彩色、昆虫翅翼上的彩色、激光唱片上的彩色、镜头上的增透膜、肥皂膜、水面的油花等。

(1)单缝衍射:单色光的衍射图样为中间宽且亮的单色条纹,两侧是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宽度比中央窄且暗;白光的衍射图样为中间宽且亮的白条纹,两侧是渐窄且暗的彩色条纹。

(2)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

(3)泊松亮斑(圆盘衍射):当光照到不透明的半径很小的小圆盘上时,在圆盘的阴影中心出现亮斑(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1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14.照相机镜头涂的增透膜,是针对人眼最敏感的绿光设计的,使从镜头反射 的绿光干涉相消,而对太阳光中红光和紫光并没有显著削弱,所以看上去呈淡紫色,并不是增强了对紫光的透射。15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16光的偏振现象在技术中有很多应用。图示在拍摄橱窗中的陈列品时,由于窗玻璃发出的强反射光,使拍摄效果欠佳,照片模糊不清。在镜头前加上一张偏振片,旋转偏振片使其透光方向与窗玻璃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滤掉这些反射光,摄得清晰的照片。17 下雨天公路上有油渍会出现彩色斑纹,可以用光的干涉解释。

  18.早晨看到的草上的露珠映在日光中能呈现鲜艳的颜色,而且颜色随视线的方向而改变,这是由于光的色散,我们看到的色光,实际上是白光色散后所出现的单色光。由于白光色散后它的传播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色散后的各种色光传播方向也不同,因此,当视线方向改变时,所看到的色光的颜色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