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2. 掌握用驻波法、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3. 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示波器观测物理参数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原理
1. 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一台,信号发生器一台,测试仪一台,同轴电缆若干。
2. 实验原理
(1)驻波法:当两列同频率、同振幅、振动方向平行且相向传波的机械波在媒介中形成的驻波波形中,波腹间距与波节间距均为半个波长。通过对波腹(节)间距X的测量便可实现对波长λ的间接测量,结合对驻波谐振频率f的测量便可间接求算声波的传播速度v。v = λ × f,其中f = 1 / 2X。
(2)相位法:利用李萨如图形(Lissajous figure)的相位差特点间接测量声速。在实验中,将声发射器单向平移,找出7个相邻的波峰相同的位置,记录这些位置。通过计算波峰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实验仪器,包括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测试仪和同轴电缆。
2.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其输出正弦波。
3. 调整测试仪的灵敏度,使其能够接收到的信号最大。
4. 移动探测器,记录七个相邻的波峰相同的位置。
5. 用驻波假设下的振幅极值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依次找出7个相邻极大值位置,并记录。
6. 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测量水中的声速。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的方法求波长λ,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测量水中的声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中的波峰位置如下(单位:mm):
波峰1:位置1波峰2:位置2波峰3:位置3波峰4:位置4波峰5:位置5波峰6:位置6波峰7:位置7
2. 根据实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的方法求得空气中的声速波长λ,以及理论值、实际值和理论偏差。
3. 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的方法求得水中的声速波长λ,以及实际值、理论值和理论偏差。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驻波、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对实验仪器了解方面的不足,需要继续加强学习。在实验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