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汇编3篇

时间:2023-11-12 00:22:50 综合范文

《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

  2、积累语言: 读准字音,反复练说。

  3、练习读、写基本功。

  4、巩固识字。

  【教学重点】

  1、学生第一次学写句子,要充分激发、调动和保护学生写句子的兴趣,注意打好写话的基础,特别是认真写字的习惯。

  2、体会:学习正确(常)朗诵的方式。

  【教学难点】

  将“口语交际”和“展示台”有机结合。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教学准备】

  1、板书(课前)。

  2、学生书画。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入

  走进《语文园地一》,我发现第一大板块就是(待生接),“我的发现”。那么,到底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吧!

  二、完成“我的发现”

  1、看板书,生齐读生:

  师:先一起把黑板上的生字,读一遍,好吗?

  2、开火车,指名读:

  师:再来读一读。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规律:

  ⑴ 自己发现,同桌交流:

  师:你有发现吗?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交流,互相补充。

  ⑵ 指名汇报:

  师:谁想来吗?声音要洪亮哦!

  ⑶ 归纳识字方法:

  鼓励学生发现其他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

  ⑷ 鼓励学生动脑想一想:

  师:开动脑筋,你还能在你的识字库里说出这样的字吗?

  ⑸ 口头组词:

  师:还回到黑板上,用这些生字来组词吧!

  4、“我会认”:

  ⑴ 指名认读生字:

  师:谁能一口气认读这些生字?一定要读准字音哦!

  ⑵ 巩固偏旁:

  师:难度加深了,这些字的偏旁部首的名称你能说出来吗?

  ⑶ 口头扩词:

  师: 这个字,可以组什么词呢?

  ⑷ 同桌抽组生字条:

  师:同桌互当小老师,抽读生字条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三、布置作业

  预习“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

  一、完成“我会读”

  1、指名读词:

  师:反应快速、读音准确,谁行?

  2、师相机指导读词技巧,即有感情。

  3、男、女生读词比赛:

  师:看看你们谁读的词,音准而且有感情。

  4、课堂活动:

  师:关于春天的词语你还会说什么?

  5、巩固生字:

  师:“万、颜、百、欢”它们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呢?

  二、完成“我会写”

  1、鼓励学生发现做题的方法:

  师:认真想一想,拿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你会怎样做?(从哪里开始入手,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先拼读音节,看看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再想想写的字是由那些笔画构成的;这些笔画(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句子末尾的句号一定不能丢。)

  2、师生共写第一句话:

  师:我们一起来写第一句话,好吗?

  (引导生按上面讲的方法完成。)

  3、生独立完成第2句话,师巡视:

  师:自己做(写)第2句,有问题吗?

  4、齐读2个句子:

  师:一边读一边检查,看看自己写对了吗?

  5、同桌互相检查、读句子:

  师:同桌互当小老师,一边听他读句子,一边帮他再检查一遍。一定要当一个认真负责的小老师哦!

《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 篇2

  一、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

  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出示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二、创设情景,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1:“说春天”

  a、出示课件。(春姑娘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你们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景2:“找春天”

  a、出示课件:(春姑娘:“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呢?快和小朋友说说吧!”)

  b、分小组交流。

  c、指名说、评议。

  d、播放春季美景的有关录像,指导学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

  3、创设情景3:“赞美春天”

  a、谈话: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一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b、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

  c、明确要求:

  (1)请创意组的同学合作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并写上描写春天的句子。

  (2)请演艺组的同学加上动作,歌唱春天。

  (3)请剪贴组的同学根据搜集的图片合作贴出一本春天的画册,可以配上诗句或课文。

  (4)根据三个组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向对方组提出。

  D、“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对方组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三、总结。

  1、出示课件。(春姑娘:“我真高兴,你们送给我这么美丽的图画、动人的歌曲,还有那么好听的故事,谢谢你们!”)

  2、教师谈话:是啊,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3、播放乐曲《春天在哪里》,学生齐唱。

《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 篇3

  随着国家新一轮的程改革在全国的铺开,实施素质教育业已成为新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新的教材注重了促进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相关的内容。这同时也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敦促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尝试。

  以下为本人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我会拼图》时的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题:《我会拼图》教学。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圆或半圆及其它形状的纸片拼出自己想象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拼图的方法和内容,还能夸夸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3、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4、在剪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与卫生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揭题,板题──我会拼图。

  2、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前准备好的材料来拼自己想象的图形,看谁贴的快、贴的好,还要将大家的作品粘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展览出来。

  3、教师检查同学们的准备材料:彩纸、胶水、剪刀、彩笔、尺子、硬纸壳等。

  二、观察图画,同桌交流

  1、观察文中的三幅图“小兔”、“熊猫”、“小猪”,同桌交流,说说各自发现了什么。教师出示挂图。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启发想象:“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用这些普通的纸片居然拼成了这么可爱的小动物图形。如果是你,能用这些纸片拼成其它更可爱、更漂亮的图形吗?

  3、三至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想象图形,设计方案。

  三、学生拼图

  1、提出拼图要求。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剪出合适形状的纸片,再拼贴成图,在拼好的图形上画上线条,涂上颜色。特别要强调安全使用剪刀,胶水涂匀,注意画面的整洁。

  2、教师先出示4幅拼图(蜗牛、花朵、螃蟹和

  运动帽),并挑出其中一种进行拼图示范。

  3、学生动手拼图,教师巡视指导。

  4、适当安排时间允许同学之间互助协作。

  四、交流评比

  1、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过程,尽量让大家明白,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

  2、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师生共同评出3幅佳作,发给小奖品,以示鼓励。

  五、拓展思路,鼓励创新

  1、看得出,同学们都心灵手巧,爱动脑筋,相信同学们一定还可以用其它材料、其它形状拼出更漂亮的画。希望大家以后多动手、动脑,拼出五彩的世界来!

  2、布置出一期班刊,展示大家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小学生自己动手把想象中图形用一定的形状抽象的表达出来,有一些难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引领的。

  1、分析样图:让同学们说说样图中小动物的各个部位都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和真实的是否有区别,但是不是又很像。教师再举例常见的动物或物品(鸡、狗、茶杯、保温瓶、草帽等),让同学们说说能用哪些图形把它们拼凑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和用图形来表达事物的兴趣。

  2、教师示范:学生毕竟很小,所以教师必须选择一个物体用不同的图形按步骤给学生示范性的拼出来。

  过程为:材料工具准备──选择物体──分析各部位用什么图形代表──剪取图形──粘贴拼凑──涂色──展示。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参考。

  3、鼓励动手:也许学生会动作显得笨拙,或手忙脚乱,这就需要教师多多鼓励,适时指导、表扬,还可以发扬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但一定要注意同学的安全意识,不能让剪刀弄伤。

  4、作品展示:让同学们上台展示说明自己的作品,即可以锻炼勇气,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使别人更好地明白自己的思想。这样通过经常的动手能力培养可以一并培养动脑筋的好习惯。

  从整体上反思这一,我最大的感悟是:在堂教学的同时,要非常重视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短短一节是不可能看到实效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各科教学中加以渗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生长大后真正成材的需要。